第十八章、危机(2/2)
万历十六年秋月,皇帝终于下旨,着内阁选配讲官为皇长子讲学。旨意一经发出,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朱常络也很高兴,虽然和万历翻了脸,可是也没什么大不了。没翻脸也是不理不睬,翻了脸也是不睬不理,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申时行很头痛。皇帝丢下道旨意就不管了,可是这几天为了皇长子老师人选问题,内阁有如台风过境,一片混乱。。谁都不是傻子,就目前行情看,皇长子虽然公认的是不受皇帝待见,继承大宝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是什么?是风骨有没有!
钱财可以不要,官位可以不要,甚至老婆孩子都可以不要,但是名声不能不要!这是有志气的读书人的看法。善于钻营的人的想法却是:皇上眼前只有两个儿子,日后这大位肯定不是大的就是小的,非彼即成,各有五成胜算。不管到底圣上选择了那个那个皇,眼前混沌未明的情况,怎么着也有一半的概率中奖。
基于此两点,以申时行为主的四位阁老的府前,如同开了锅一般,从早到晚,拜访的人踩破了门槛。皇长子行情如此高涨,万历皇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冷笑连连。早晚一个个收拾死你们。
皇帝不高兴后果是显著的,随即召申时行进宫,高高兴兴的进宫去,出来的时候,申老头垂头丧气。也不知皇帝是怎么想的,给太子讲书不但没有学费,而且还要自备饭菜,一句话,爱干就干,不干拉倒,完全自愿。
申时行也无奈,明白这是圣上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一个警告,同时这一举动里边具体包涵了多少意思,那就猜去吧。
圣意难测,能混到朝里的谁没长几个心眼?没工资不算什么,大不了算个提前投资。没有管饭也不算什么,吃点啥不算吃?一旦日后皇长子乘云驾雾之时,这一切就都有了回报。
只是皇上这个态度,敏感点难免嗅出几许意味来。别说皇长子现在还是个没见光的潜力股,若是因为这个而惹到皇上现在这个全线飘红的绩优股,那可是得不偿失。
权衡厉害之后,顿时求师风潮大减。申时行摇头苦笑,却不能说些什么。宫里那位这几日越发的喜怒无常,即便是他也不敢凑上去触霉头。君子趋吉避凶,不立危墙之下。这个道理他还是懂得。
辣椒辣还有能吃辣椒的虫,再硬的骨头也有牙硬的人来啃。几番周折后,皇长子老师的事情还是定了下来。
在得知自已讲师定下来的时候,朱常络很高兴。最起码,经过自已的努力,把朱常络这位本尊的历史又有了新的改变。他没记错的话,朱常络在原历史上是在十二岁才开始读书,先不说古代孩子开蒙早,三岁都已开始读百家姓启蒙,就拿现代讲,十二岁的朱常络也算得上是半个失学儿童。如今将历史足足提前了六年,对于朱常络来说的确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喜过之后便是忧。在拿到万历派人送来的讲师名单后,二个人名赫然挑动了朱常络的神经,额滴个神啊,怎么偏偏就是这两个人呢?
叶向高,字进卿,福建福清人。隆庆六年的时候,他十四岁,中了秀才。万历七年,他二十一岁,中了举人。万历十一年,叶向高二十五岁,中了七十名,成了进士。说起来叶向高这个人很有才,若是没有才,也不会被申时行在看到他的文章后,立时命令当年的主考王一贯一定要录取他。
而这个人也确实证明了申时行法眼无差,在明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在若干年后,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和魏忠贤斗法的人。对于这一点朱常络到是没有什么感想,他即然来了,魏忠贤,还有活路么?
可是叶向高背后隐藏着的一个庞大的力量,使朱常络不得不惊心,不得不为之动魄!翻忠贤不可怕,因为他还没出生。可是这个力量,现在是不是已经存在了?如果是真的,那实在是太可怕了。。那个力量的名字叫做东林党。
第二个讲师名字叫沈一贯,字肩吾。隆庆二年进士。曾经给万历皇帝讲过几天课,现任吏部侍郎,学问是有的,人缘也很好,一致被推为入阁的后备人选。可是这位却是历历一朝最大的滑头!
滑头没什么,可怕的是这位滑头还有一个身份,日后横行大明王朝著名的浙、齐、楚,号称明三党,沈一贯就是浙党的发起者,也是领导者就是沈一贯。
这两人凑一块给朱常络当老师?朱常络表示压力很大也很荣幸。别看这两位现在一个是礼部尚书,一个是吏部侍郎,官位虽然不小,却远不及申时行、王锡爵一样身处内阁,手握大权。可是不久的将来,这两位先后都将走入内阁,展开属于他们的精采。
对上历史上两个当朝首辅,这个朱常络并不在意。叶向高虽然不是东林觉,却和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地下党。而沈一贯的掌握的浙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和东林党斗得死去活来。这些都是后话,可是这一点,眼前就冲一贯看不惯叶向高的沈一贯,争斗已现端倪。
谁也不知道,朱常络还在操心这些有的没的的时候,一场针对他的阴谋已经在悄悄进行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后面即将发生的事足以将他彻底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