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致命名单 > 摘自韩寒的几篇博文

摘自韩寒的几篇博文(2/2)

目录
好书推荐: 数据三国 树霸 魔法少女与炼金术师 都市异能逍遥录 武者闯入修真界 神墓之天的选择 战血沸腾 一个高手的蜕变 一切只是游戏 高考二百七十七天

疑点4:在鲁迅的散文诗《秋夜》(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中,有一句话,我的中学老师曾反复称赞:“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然而,我的一位朋友私下里告诉我,鲁迅(周树人)在běi jīng的居所外根本没有枣树,只有梧桐树。我有理由质疑,《秋夜》很可能不是鲁迅(周树人)本人所写。

另外在《秋夜》中,还有这样的话:“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短短的一句话居然就自相矛盾,鲁迅先生家的窗上究竟是玻璃呢,还是窗纸?最大的可能是团队创作,文章先后经两个不同的人手,却没想到留下了这样的破绽。

疑点5: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写道:“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孔乙己是个小说人物,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的正是鲁迅先生。可是周树人有可能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吗?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知道鲁迅在私塾中读书并不认真,而私塾也不太可能讲“回”字的四种写法,鲁迅去江南水师学堂后以西学为主,去rì本留学读的是医学,更不可能学习这些,倒是鲁迅的父亲为正牌秀才,极有可能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鲁迅每rì读书,不会长时间泡在咸亨酒店,对酒店中形形sèsè的人有那样详细全面的认识。而且,如果没有亲身的体会,很难将孔乙己这样一个落魄文人的行为举止甚至心理状态刻画得那样深刻。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秀才出身,家道中落,很有可能整rì在咸亨酒店以酒消愁(周伯宜生病并不能证明其没有去过咸亨酒店)。所以,最可能的真相是,鲁迅的父亲,清末秀才周伯宜,自知重病在身,命不久矣,为了照顾儿子今后的生活,决心帮助其成名,早早留下了这篇小说。

疑点6:鲁迅在rì本留学期时,在东京学了两年rì语,却没有留在学术水平相对较高,中国留学生集中的东京,而选择去了仙台。事实上,鲁迅是当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这对一个仅仅学了两年rì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相当的不便。那鲁迅为什么要选择仙台呢?在藤野严九郎(即鲁迅提到过的藤野先生)所写的《谨忆周树人君》中提到:“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我们看过许多鲁迅的画像和照片,鲁迅的脸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圆圆的”。rì本二战时期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0米,百度百科记录鲁迅身高1.61米,在rì本当时成年男子平均身高以上,何以会被评价为“身材不够高”?难道鲁迅在rì本留学期间(24、5岁)与后来的相貌身材差别这么大么?还是在仙台读医学的鲁迅并非后来的文豪鲁迅先生?鲁迅的学历造假的问题也值得研究。

疑点7:鲁迅的文风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均是现实主义题材,但晚期的《故事新编》却是神话故事等浪漫主义题材,语言风格也大有不同。利用统计软件SPSS(我只会用这个)分析三本小说中历史人物名出现的频率(不是次数,我智商过百了),可以发现明显的不同,统计检验的显著度达到6个9(即来自同一样本的概率不超过0.0001%)。(**先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可以据此质疑:《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并非一人所作。另一个证据来自百度百科,以下为百度百科截图:

百度百科中,《故事新编》创作出版于1918到1926年间。而据我所知,《故事新编》初版于1936年。为何百度百科上详细介绍了鲁迅生平,却会连鲁迅作品的出版时间也会记错?如果我们假设:鲁迅的小说均为一个团队在1918到1926年间所做,因为文风的强烈差别,才故意将《故事新编》拖到1936年出版。百度百科的编辑很可能知道内幕,而在无意中露出了马脚。这样一切就都能解释得通了。

疑点8:关于“鲁迅”笔名的含义,我们从鲁迅的回忆xìng散文中知道鲁迅从小生活在“鲁镇”,有个小名叫“迅哥儿”,鲁迅这个笔名即使还有其他深层含义,但至少应该包括表面上的这一重。但是在鲁迅的密友许寿裳询问他时,他却回答说:“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这说明鲁迅对他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并不了解,不然何以连这么明显的事实都会忘掉?

疑点9:鲁迅的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过鲁迅学年成绩,这在周作人所著的《鲁迅的青年时代》和许寿裳所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两部书中均有引用(我则是引自百度百科):解剖学59.3分组织学73.7分生理学63.3分伦理学83分德语60分物理60分化学60分平均65.5分,全班第68名(班上同学142人)“七门功课,一门不及格,四门60多分”,特别是主要依靠死记硬背的解剖学都学不好。我们还知道鲁迅自承童年时上课不认真,“书没有读成”(我们暂时选择xìng遗忘那个刻“早”的故事),这样的一个没有天赋又不用功的人真的可能成为后来伟大的文学家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生活常识和理xìng思考能力的人都能作出自己的判断。Ps:在藤野严九郎的《谨忆周树人君》中提供了可能的解释:“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sè不是健康的血sè。”,“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rì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但是这不利于我们的质疑,我们可以选择xìng的无视他。疑点10:鲁迅的诸多文章中,同样是代指女xìng的“她”,有些文中用“她”(如《祝福》),有些文中用“伊”(如《纪念刘和珍君》),甚至偶尔有用“他”的。不同的用词习惯,使得我们强烈质疑这些文章的作者并非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我从来没听说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词特点。)**先生,我和你一样理科出身,清楚的明白理xìng和逻辑绝对正确,无所不能,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必然能用理xìng和逻辑得出结论。不能用科学解释的现象,非理xìng的人类行为,人类的个体差异,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时代的变迁,记忆的模糊,书面资料的错漏,语言的歧义,逻辑的悖论,文学作品的艺术加工,通通都如同伪科学一般,是绝对不存在的。以上的十大疑点的分析资料均出自于我在中小学课本或课外读本上读到的著名篇目,网上有限的几篇关于鲁迅的传记,以及百度百科。大量的鲁迅的文章、传记以及研究资料我都没有阅读。因此,我并未下任何肯定结论,仅仅对鲁迅是否有人代笔的问题提出了质疑。相信通过查阅更多的资料,睿智的**先生一定能找出更多的蛛丝马迹,将鲁迅**裸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彻底打入十八层地域,永不翻身。您必将一举超过福尔摩斯、狄仁杰、柯南和黑猫jǐng长,成为全世界古往今来最具睿智、最敏锐的人。最后,我再为您提供一条线索,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我强烈的感觉到那个rì本干事正是您的打假同行,工作风格极为接近,希望你能早rì联系上他,并且与鲁迅先生当面对质。我将坚决捍卫您一切质疑的方式、质疑一切的权力!

您的愚蠢的模仿者,方尺规

各位亲,朋好友,首先预祝大家新年快乐。由于怒气已消,喜上眉梢,所以我的水平又恢复了正常。一些朋友劝我,说不要回应这些无聊的质疑和抹黑,我说不行。因为我是一个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有着近乎洁癖的人。中国的拉力赛,很多赛员赛前都会违规提前熟悉赛道,甚至提前一个月住在赛道里练车。虽然这个行为已经法不责众,但是因为我觉得违背职业道德,依然坚持八年不提前勘路,结果导致我每次拉力赛的一开始都会很吃亏。但我依然坚守此道,并获得冠军。所以,当有人说我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时候,我必须反击。我知道这么多年有很多人看我不顺眼,这次他们会借着“质疑有理”和几乎每一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的无法自证的尴尬,用力起哄,奋发传播。我可以不予理会,但我不希望一路陪伴我的读者在饭桌上遭人嘲笑,也不愿意我的女儿以后被人问起说他爸爸的文章不是自己写的。她的父亲可以做家务很笨拙,做生意很失败,写文章很差劲,但必须是有诚信的。这次正好**老师也加入了进来,我正好一起做个总结回应,因为这不是值得不值得理会一些无聊之人的问题,而是我开始觉得好玩了,而且我也可以给大家讲好多的故事。**先生说,我删除了06年至07年间的文章,并质疑我为什么一边悬赏一边删除文章。事实上我不止删除了这些文章。08年3月份的时候,我的杂文集《杂的文》出版,里面的文章大部分都摘录自以前博客。我保留了以前的文章一些时间,以方便不想买书的读者阅读,然后在08年的5月份左右,我删除了所有以前的文章,因为要照顾到出版社包括我自己的利益。我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整理一下博客,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使用博客,留下了很多类似聊天室水平的文章,回头看非常的幼稚。我想一个作者是拥有删除和修改他自己文章的权力的,尤其在一个提供给大家免费阅读的平台上。况且那是08年的事情。**先生用了“一边…一边…”这个句式,诱导读者以为我好像在昨天删除了以前的文章,要么不够严谨,要么别有用心。**先生说,我有一篇回应郑钧的文章在郑钧发表文章之前就发表了。这个有问题。的确。怪我太聪明了。在经历了白烨一战以后,我已经大致知道了打笔仗的路数和对手的套路,所以开始幼稚的追求秒杀对手。也就是说,设想好对手会怎么回应,并事先把文章写好,存在草稿箱里,等对手发表文章的一瞬间,我就发表自己的文章,让对手和观众惊为天人。一想到我即将要被网友们夸为料事如神,我睡觉都在为自己的这个创意而偷笑,并一直等待时机。郑钧先生不幸变成了我的第一个试验对象(在此要向郑钧先生道歉,因为我后来听到了他不少好的音乐,觉得当年有些没有必要)。我刷了郑钧的博客很久,以追求瞬间反驳的效果。都不见郑钧的动静,郑钧先生发表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开车,当时的科技不如现在,不能用手机来cāo作发表,人想要显掰的时候总是刻不容缓的,为了追求效果,我马上联系了我在电脑前的朋友,告诉了他博客的密码,并让他帮我修改了两个错别字迅速发表。但是天算不如人算,由于当时的**博客技术有缺陷,存在草稿箱里的文章如果发表,时间居然是按照存的那一刹来显示的。这个BUG很多**博客的老用户都知道。于是便导致了郑钧还没写文章,我就已经回应他了。这个乌龙在当时直接被媒体批评为我和郑钧联手炒作,手法拙劣,连口号都没对齐就上来丢人现眼了。郑钧先生躺着中枪,我深感抱歉。至今还有不少朋友有我的博客密码,因为我“的地得”不分,错别字也多。这个是我的写作特点,如果**和麦田不懂得什么叫写作风格的话,那么也可以通过这个特点来判断我的文章是不是我写的。当然,你要是嘴硬说这是团队故意留的标记,那我也没办法,这世界上,什么器官硬都不如嘴硬。随着读者的越来越多,我觉得应该尽量修改掉一些错别字。我的太太,**的编辑,我的一两位好友都有我的密码。如果这也算“团队”,那么这就是“团队”。在这里介绍两位朋友来证明自己。首先是**的工作人员@大鸟kiki,然后是认识我超过十年的同学@马rì拉。他们都进入过我的博客,见过我草稿箱里不少等待发表的文章。2006到2008,那个时候我刚写博客,所以写了很多生活琐事和比赛记录。2008年以后开始几乎不写生活,希望每一篇都是高质量的杂文,最近更是连比赛也不提了。我想作为一个作者,这么做没什么问题吧。**先生说,我在17岁就会引用拉丁文@#¥%??¥??,我不可能有这个能力。是的,十七岁的我很幼稚,当时我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我从小喜欢阅读,小学的时候我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五百本课外书。当然都是一些少儿科普和童话寓言,我几乎每两个晚上都要看掉一本书。到了初中高中,我拼命的读各种书,这点我的同桌和老师都可以证明,到了高中更加病态,彻夜阅读《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jīng神》《悲剧的诞生》。我的同学都有些不解。幸好,我没有成为书呆子,因为我一直在恋爱。其实这些书我读的也是一知半解,而且我当时也经常指责同学读书太少,聊天起来没有营养,就像现在很多专家指责我读书太少一样。所以现在的我能深刻体会到同学们肯定觉得那时候的我特别讨厌,特别**。正如同刘瑜老师所说,才读了几本书的人通常是最喜欢叫嚷和笑话别人读书少的,而真的读了很多书,便能会学会谦卑和宽容。为了显示自己读书很多,我有一个小本子,记下了很多可以引用的地方,用在文章里和第一本小说《三重门》里,这也是当时为什么很多教授大为震惊,觉得我旁征博引,其实我只是有多少存款花多少钱而已。少年总是特别希望自己是老成的和高深的,就好比以前有一个**给我女朋友写英语情书,我居然没看懂,因为把爱情说成“love”总是太肤浅了,讲成“affection”自然显得有文化。《杯中窥人》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在2005年之后的很多采访里,我已经反思并嘲笑自己说,那是一篇很装逼的文章,《三重门》是一本很装逼的书。自从那以后,我写文章几乎没有再掉过书袋,阅读也开始从著作转为资讯和科技。所以当我看见一些六十岁的专家用各种我十六岁的时候就读过的书(尽管现在几乎全忘记了)来砸我的时候,我常常暗笑这太幼稚了。人总是这么成长的。不过在此我还是要告诉读者,不阅读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适当和恰当的阅读对于人生有着巨大的帮助,那些号称自己不读书的作家,你不要去相信他,这就像运动员喜欢说自己其实从来不训练一样。但那些动不动说你读书少的人,你更应该暗暗的笑话他,因为职业运动员从来不笑话那些运动的爱好者水平差,只有那些爱好了很多年依然是一个初级爱好者的人才会这样做。**先生说,《三重门》的书名是什么意思我在采访中说不知道,反而我父亲记得。《三重门》的名字来自《礼记.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这是啥子意思呢,朱熹批注了以下,三重就是礼仪,制度和考文。虽然郑玄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我当时的确是以礼仪,制度,考文为释而取的书名。为了如何让书名显的有文化一点我反复的思量,终于才有了取自《礼记》的一个书名,而且这两个字往前其实应该追究到《周礼》。诸位觉得装逼么,于是我在之后的采访中便不好意思再回答。而那次采访,我完全是不想搭理一帮笨蛋,就像我这次打心底不想搭理另一帮笨蛋一样。至于我父亲,他为我骄傲,他也不会察觉到我的心态变化,自然记得。我是1982年出生,我父亲1958年出生,完全的两代人,虽然我父亲写的一手好文章,如果一个1958年出生的人能假装一个1982年出生的人写文章,并获得同龄人很多年的喜爱,稍有常识就知道这不可能。我的文章是我父亲代写,或者有团队代写的,稍微写过几篇文章的人就知道这在cāo作上的可能xìng是零。我能理解很多工作团队合作效率和质量更高,但写文章这事情只能一个人来,团队只可能降低质量,而且不可能不暴露。我十多年来文章的一贯品质和特点,包括我渐渐的一些改变,我的读者最了然于心。坚持认为我有枪手的,要么不懂得什么叫写作,要么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阅读,或者就是起哄和落井下石。《三重门》这么书在创作过程中,坐在我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同学们都知道是什么情况,我几乎是写一页给要好的同学们传看一页的,尤其是我的同桌陆乐,他是从第一页看着我写到最后一页的。至于**先生,我还特地打过电话给老罗,问,**是不是有一个团队,或者根本就是别人替他干的很多事,要不然他哪来的jīng力去考证各种学科各种门类的事情。罗永浩先生是这么回答我的:**这个人,虽然很轴,但应该的确是只有一个人,他坐在电脑前,就能检索出很多论文和资料,然后一个人整理个一天,他干的和科普有关的事情基本还是靠谱的。但是其实我完全也有理由来胡乱的质疑**你有团队,因为你的跨度太广,工作量太大,数据来源太广,反应太快,不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可以独自干出来的事。我相信就算没有一半人相信,至少也能说服不少人吧——**团队,一帮聘来的助手负责查资料和写文章,**出面发表,以**的品牌来获得商业利益。但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是不能这样的诋毁人的,因为这样的新闻永远有人信,谣言总是比较拉风的,辟谣总是徒劳无力的。**先生,你为了查资料进行科普和打假,你电脑前一坐就可能到凌晨三四点,但我要是一口咬定你有个利益团队,并假装说好像听圈子里的朋友说过,又说好似曾经和你辞退过的枪手吃过一次饭,那你这辈子都说不清楚,请问孤独坐在电脑前的你,你为了你的事业45岁头发就秃了,我给你这么来几句,**的会不会胸闷。但我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是最下流的招数,利用作家职业无法自证的特殊xìng,披着质疑的外衣,干着诽谤的勾当。作为半个同行,你推己及人,我他妈的无数次一个一个字敲到凌晨,敲了十三年,我他妈就不胸闷吗。至于麦田先生,你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过了所谓的质疑,我相信不光没有人可以拿走2000万加2000万,恐怕你会破财。到时候你所被罚的钱我会购买各类数码产品,给我的读者发放福利。你所谓的逻辑推理除了没有逻辑可言,而且所谓的数据自己也动了很多手脚,甚至还不惜修改我比赛的时间。你说我的父亲和《萌芽》的李其纲先生是校友,所以得出了他们必然认识,并必然勾结串通在一起,我必然提前知道了考试的题目,我父亲必然提前替我准备好了文章这一结论。毕业于同一个学校就必然会是挚友吗,我的父亲和李其纲先生直到现在都不认识。我父亲几乎没有在学校读书就回家养病了,连大学同学都几乎没有。你侮辱了不光光我一个人的职业cāo守。不是每个人都靠yīn谋和关系做事情的,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jīng力不济扛不到一点钟的。你以前在百度工作,按照yīn谋论,你应该是收了李彦宏不少钱来诋毁我的名誉吧。如果你结婚生子了,按照逻辑,你不能理解我第二天有工作夜里一点还在写文章,证明你无法这样做,证明你jīng力不行,证明你无法满足你老婆,证明你老婆在过去的两年里必然偷人。你长期做IT工作,证明你一直坐在电脑前,证明你受到很多辐shè,证明你jīng子活力比较差,综合了你老婆必然偷人和你jīng子活力必然差,证明你孩子必然不是你的。这就是你的逻辑吗。不,我不会这么说的,也不会这样质疑你的,虽然这有一定的可能xìng。在此,我整理了一些文章,读者朋友们看完以后应该可以自己判断了。所谓用数据和事实来质疑的麦田先生,捏造了大量的事实,篡改了大量的数据。居然还能蛊惑到不少人。

目录 没有了
新书推荐: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