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拉美西斯二世!(1/2)
更新时间:2014-03-19
原本郑应天只是准备亲眼去欧洲见见欧洲各国的发展情况,但现在,郑应天不得不将这类似于旅游的计划搁置下来,启动代号为‘雄狮’的方案。
郑应天下令让北海分部情报局在奥斯陆准备颠覆丹麦-挪威联合王国,并在普鲁士组建、训练雇佣军。
让地中海情报局在加大培养欧洲本土情报人员,加大对埃及和巴尔干半岛的渗透,并在乍得湖再一次组建五万非洲雇佣军。
让黑海情报局继续对奥斯曼土耳其进行渗透,多在黑海西海岸和克里米亚半岛搞点动作,分散奥斯曼土耳其和沙俄的注意力。
1795年十月。
郑应天乘船渡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转过亚丁湾,进入红海。到达埃及后,郑应天从红海最深处的苏伊士下船。再换乘马车,进入埃及的首都开罗。
到达开罗后,郑应天秘密会见了地中海情报分部在埃及的情报头子马赫杜拉。这个身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商人,却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卖给了另一国家。让郑应天不得不感叹金钱的魅力。
得知马赫杜拉已经做好保密工作,郑应天舒了口气,这次来欧洲是秘密行动。对外,郑应天的身份也只是个做皮靴生意的东方商人,名为郑百万。粗俗但够响亮。
此时的华人很少在欧洲各国直接开门做生意,而是在各国中寻找代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欧洲各国对东方的注意力,还能让华人更好的隐居幕后,以另一身份出现。
东方的蒸汽船在跑到波斯湾、亚丁湾以及南非之后便不再继续前进。而是将货卸下,然后由欧洲各国在此地购买和转运。
主要是郑应天不想将蒸汽船过早的泄露给欧洲人,否则以欧洲人的技术和力量,以及他们看到蒸汽船的种种好处,不出三年,必然会研制出来。到时,己方的蒸汽船速度快、运货量大的优势便荡然无存。
这个折本的买卖,郑应天不会做。所以,在关键的地方如波斯湾东南部出海口霍尔木兹海峡,红海连接亚丁湾的曼德海峡,南部非洲的好望角。在卸货、交接之后,华人的蒸汽船便立马返航,不再驶入大西洋海域。
每艘船都必须在马六甲海峡登记,否则是难以通过的,这极大的防止蒸汽船被盗或被抢。南海海军在印度洋上已经有超过100只战舰,护卫着华人船只,保证海上航道的顺利通行。
凭借着优良的蒸汽船性能,华人的运输船全面碾压波斯、印度、荷兰的帆船,获得了太平洋上百分之百的订单以及印度洋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货运订单。
荷兰人以为得了个东印度群岛后,可以利用他们的帆船横行印度洋和太平洋,没想到被华人全面反超。
悲剧的荷兰总督不得不和锦绣中华公司谈判,请求租用华人的蒸汽船。
这时,英国已经将南亚次大陆整顿的差不多,想着向缅甸和东方扩张,于是便想抢占马六甲海峡的马来和柔佛地区。
荷兰人虽然兵力不足,但在郑应天的指令下,南海海军帮助荷兰人赶走了英国的非正规士兵,并占在那里不走了。
荷兰人无可奈何,又想租用蒸汽船,与锦绣中华公司展开谈判。
锦绣中华公司决定用25万两白银,以及让荷兰人租用华人蒸汽船、雇佣华人水手为代价,这在锦绣中华公司是首例让外国人租用蒸汽船,换取了这块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要道。荷兰东印度群岛商人租用华人的船只和雇佣华人,运送货物,往返于东印度群岛和好望角之间。
虽说是要道,但在荷兰人眼里却不是。因为马六甲海峡暗礁遍布,淤泥沉积,十分不方便航船。何况他们的香料航道是地理位置优良的爪哇岛西部海峡,所以,对马六甲海峡并不如英国和中国上心。
如此,锦绣中华公司便签署了这份土地购置协议。在协议中规定:荷兰将南北长1100公里,面积为25万平方公里的马来半岛以及马六甲海峡中的岛礁全部售予锦绣中华公司,计价25万两白银。
相比于之前,用150万两购买新几内亚岛,这次买卖并不亏。因为荷兰人是印度洋上蒸汽船使用权的独家代理。
英国人在索求马六甲无果后,便打起了缅甸的主意,目前正在进行小范围的经营、运作。
锦绣中华公司得到了马六甲海峡,便在马来半岛的南端柔佛建起了大型海港,便于货物的流通和储存。每个季度,都会有超过1000艘蒸汽船在柔佛注册。
扼守东西方的马六甲,相信在不久将会成为第一条世界级黄金水道。
在劳代港,郑应天见到了许许多多的货铺,沿着尼罗河岸铺开,玲琅满目。在这些货铺中,大多是贩卖开罗的特产以及一些历史文物。
这个时候的埃及没有规定贩卖文物是犯法的,再加上来自欧洲的商人对这些文物情有独钟,埃及当局对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繁华的劳代港是欧洲人来开罗的必经之地,数万间大小店铺充斥在西河岸边,有的甚至撑起一个帐篷便作为店铺,贩卖各种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