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进宫(1/2)
辽阳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个都城,是他全面壮大、大明天朝分庭抗礼的标志。o
说到都城不得不赫图阿拉,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和第一个都城。努尔哈赤不是从他父亲那里继承的汗位,而是经过数十年的征战才控制女真全族的。
万历十一年五月,努尔哈赤以十三扶铠甲、三十几名精锐武士起兵,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吞并海西叶赫、乌拉、哈达强等建州部落,海西、“野人”女真也被征服,努尔哈赤一统女真各部。努尔哈赤和女真各部贵族无不吹嘘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当初女真各部一盘散沙,部众穷苦不堪,有的部落连一把铁刀都没有,努尔哈赤通过抢劫和征战让依附他的部落不断获得战败部落的粮食和财物,游牧民族最原始的奖罚方式对女真人相当有效,努尔哈赤的手下为了钱财无不嗷嗷请战。
另外努尔哈赤最大的助力来自大明,努尔哈赤曾为名将李成梁的家奴,李成梁见他勇猛,对自己又恭顺无比,遂收他为义子,靠着李成梁这棵大树,努尔哈赤在几十年中积累了宝贵的用兵经验和人脉,征伐女真各部期间,努尔哈赤获得大明辽镇的许可。
万历四十四年正月除夕,努尔哈赤在他的出生地赫图阿拉举行大典,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女真人一般称呼为天命汗、英明汗,他定都赫图阿拉,这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个都城。
大明立国两百余年,从未对一个边酋如此手软过,只要对方实力超出一定范围立即剿杀,但是即使努尔哈赤自立门户,大明都没有任何制衡措施,这里不得不他的干爹,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
努尔哈赤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这个称谓并不是凭空臆出来的,而是他内心的写照,他认为是是长生天眷顾才让他成此大业。受眷顾不错,但是这天不是长生天而是大明辽东总兵、太子太傅李成梁。
大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边军统帅之中论功绩和威名戚继光和李成梁二人最盛。两人都是不世出的名将,但是两人的为人处事和用兵方法却是南辕北辙。
戚继光用兵讲究毁灭性肃清,在东南沿海,他把困扰大明半壁江山的倭寇连根拔起。戚家军被调至北方戍边后,戚少保采取了一劳永逸的战略,彻底剿杀骚扰大明的蒙古部落,大修长城,顿边军,研究开发新的兵器和军事技术,北方的胡人对大明的威胁被彻底降低。
对大明帝国来讲,这是好事,但对戚继光个人来讲,却绝对不是好事。因为长久没有战争,戚继光无战功可立,从而无法封侯晋爵,同时因为长久没有烽烟,戚继光的重要性也不复存在,慢慢被人忽视、遗忘。
而李成梁则完全不同,在其镇守辽东的时候。他对付女真族的策略是:一方面以胡制胡,拉一个打一个;一方面给敌人留下后路,以便自己随时有仗可打,有功可立。结果,关外烽火不断,他的战功一再累积,爵位竟升至最高,成了朝廷不可或缺的栋梁,没有人不敬他三分。他对他的干儿子,努尔哈赤从来没有真的动过战刀,而是默默数十年如一日支持他
李成梁在宽甸修筑六堡,任由努尔哈赤疯狂兼并女真各部,李成梁空有数万精锐百战老兵却没有任何举措,反而任由他干儿子、努尔哈赤在辽东购买铁器粮草。数年的发展,宽甸六堡已经有了军户六万户,驻扎了雄兵上万,这里成了遏制努尔哈赤实力膨胀的桥头堡。
重重迷雾,后人根本无法解诡异的辽东战局。坚守宽甸六堡就把努尔哈赤困在了深山之中,但是李成梁突然下令废除六堡,军民全数撤退。宽甸六堡一废,辽东门户洞开。
让开六堡的同时,辽东精锐大军把和努尔哈赤不对付的泰宁部、叶赫女真的有生力量连根拔起。
在辽东一手遮天的同时,李成梁家族在辽东横行不法,肆意挥霍,战马,兵器,军粮,只要是朝廷的东西没有一样不能卖的,直到万历四十六年他病的不省人事都没有停止疯狂的掠夺。
同时这是在这一年,合了女真各部的努尔哈赤带着他的数万大军呼啸而来,大明在辽东二百余年的根基被彻底动摇。
李成梁在辽东三十多年辽镇明军战绩超过了开朝两百年的总和,大明在辽东的兵威日盛。他的武功,大明帝国不忘记。但是他的干儿子,一辈子对他卑躬屈膝的努尔哈赤在辽东疯狂屠杀中国子弟时他尸骨未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占据辽阳后,辽阳的辽东经略府邸成了努尔哈赤的王宫,后金王族在这里生活,处政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