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有朋远方来(2)(2/2)
果然是庞大的舰队,海天一线全是灯火之色,如同升起了一座城市。王玉婷等着他们靠近,等着他们上岸。但是,西庇阿的舰队停在了海平线上,迟迟不肯再往前行驶。这让王玉婷生疑了,出了什么事?难道西庇阿已经看穿她的计谋了?她迅速回忆,应是不可能的,船上不比得陆地,西庇阿无法获得即时情报,应该不可能知道她在陆地的部署。那么是什么原因,他为什么不靠岸?
天边闪出了银色的光,雷声滚滚而来。王玉婷恍然大悟,她望向天边,明白了一切——是风。风暴来了,它使得舰队不敢向陆地靠近。
远处的暴风雨移了过来,大雨淋洗海上陆地,王玉婷与她的军队浑身湿透,在风和雨中目睹着舰队的灯火一点点熄灭。
第二日,风雨过去了,太阳放出光彩,海水依旧湛蓝清澈,唯独罗马舰队如同从未到过这里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昨夜她做了场梦吗?王玉婷苦笑。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没有重要的事不该在正文中插话,一是本节内容很少,凑点字数;二是故事进行到此处,我终于沉默不住了。
按阿庇安的《罗马史》记载,西庇阿的舰队是被风吹到乌提卡的。也就是说,西庇阿原本并不打算在乌提卡登陆,但这个打乱计划的意外反而成全了好事。纵观西庇阿的一生,他的幸运不仅这一点。攻打新迦太基的时候遇上退潮不说,当时吹起了大风,将海水赶出海湾,他的军队才得以从海上进攻。而出使努米底亚时险些落入迦太基人之手,这时又吹起了大风,他的船才得以顺风而逃。我不禁也要学王玉婷仰天质问了——怎么会有这种事?
想起了一句话,叫做“天不有汉”。说的是明朝末年,连续十几年的自然灾害拖垮了帝国;不是满清灭了明朝,也不是李自成灭了明朝,是天要灭明朝,皇皇汉族有此一难,纵然崇祯帝有心救国,也无力回天。西庇阿的幸运其实并不是他个人的幸运,而是整个罗马的幸运——“天兴罗马”。一个国家要兴起,无论做了什么事都会兴兴向荣(包括屠城这类大恶);一个国家要灭亡,就算满朝才骏也依旧江河日下。罗马正在兴起,所以就算时局不利,也会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莫名其妙的风。试想如果没有这些风,西庇阿落入迦太基人之手,。历史又会怎样呢?迦太基人没有机会吗?他们有机会,不过风把机会吹跑了。风是人能控制的因素吗?显然不是。因此我不禁思考,究竟是谁在创造推进历史?肯定不是教科书上的劳动人民,甚至连人都不是。
天自有道。
然而天是不分善恶的,不会因你仁慈而让你长存,也不会因你残忍而将你压制。正如女真、蒙古,每攻一城必劫必屠,但不妨碍他们的崛起,不妨碍帝国的建立。不过天也是公平的,以屠戮兴,必以屠戮灭,也正如女真、蒙古。金国末年,蒙古大汗下令“完颜不赦”;蒙元末年,入中原的蒙古人被起义汉民屠杀殆尽。观历史,似乎总是恶人逞凶狂,好人蒙冤难;不过我还是相信天道循环,善恶终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