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明朝海防(1/2)
怎样处置王直的人呢?说到底都是些可悲的人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出卖了祖国该死!不过好多年没见中国同胞不忍杀心道恶王直已死从犯给个机会吧还是以教育为主。回头老子亲自办个学习班告诉他们什么叫做礼义廉耻要学梁启不要学汪精卫汪直之流的挂着曲线救国的羊头卖汉奸狗的肉。
以后他们就知道梁启先生让人敬佩之处了。百日维新变法失败时梁启被清廷鹰爪通缉追捕杀形势危急幸得日本大使馆营救后来又送到日本政治避难。小鬼子没少给梁启好处拒绝清政府将梁引渡回国的要求可谓有再生父母之大恩于梁。梁自己也说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要报恩。可是后来袁世凯要和小日本签《二十一条》知道第一个跳出来在报纸上公开反对大声呼吁的是谁吗?就是这个梁启!
很多日本人不理解用言论抨击梁启梁说:“恩情是恩情民族大义是民族大义有恩报恩然国家民族大义绝不敢忘!”
我听说这个故事后当时拍案击节:“梁启是条汉子!大是大非分得很清楚吕端大事不糊涂!对付小日本就要吃它的喝它的拿了它的对华援助贷款还不还!”
最关心的当然是现时中国的态势。
已是大明嘉靖朝中后期国有乱象。江西爆闽粤起义;北方蒙古铁骑的威胁依然存在蒙古各部领如俺答、董狐狸、土蛮、长昂的大军时时威逼都城;倭患猖獗波及从辽东到广东的全部沿海地区并弥漫到东南内6海盗们往往动辄纠集数千甚至上万人马深入内地数百至数千里围攻州府攻占县城大肆烧杀抢掠掠虏人口抢劫财物而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当时倭寇的主要军事力量来自当时海上走私集团。嘉靖二年按大学士夏言建议朝廷取消市舶司中止了对外的官方和半官方的贸易继而嘉靖二十五年浙江巡抚朱执为防倭推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不但禁止民间出海贸易甚至连出海捕鱼也在禁止之列沿海之间的交通也都被阻断。断了财路的海上走私集团遂由以前亦商亦盗变成纯粹的强盗。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很多平民均“资衣食于海”或依附于海上贸易为生严厉的海禁使他们衣食无着相当—部分人投入海盗行列或与山贼合流倭患遂达颠峰。“真倭少从倭众。”“今岂惟外夷即本处鱼虾之利与广东贩米之商漳州白糖诸货皆一切禁罢则有无和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勾引为盗也?”能够自由来往于海上并操有实际海上利益的绝大多数是违法犯禁的武装走私人员——海盗商人。身兼商人和海盗两种最光荣职业的航海者。
嘉靖三十四年战事扩展到了江浙倭寇不仅横行江南出入于长江下游。甚至围攻苏州、杭州、扬州、温州、泰州等城市。地方动荡海上豪杰众多官民间战斗亦颇为激烈……
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徽州府许一(松)、许二(栋)、许三(楠)、许四(辛)、李七(光头)引倭聚双屿港后来海盗商人林剪驾船七十余艘至浙海徽商王直也“招千人亡命逃入海推许二为师”以许二为的海商集团形成成为“海上寇最强者”。
许氏海上集团在东南沿海既从事走私活动又攻城略地明朝军队的指挥吴璋和总旗王雷斋都曾被抓获用一千二百金才赎回。惹怒了明朝政府浙江巡抚朱执亲率备倭大军四路围剿许一被捕许三许六李光头丧亡许二许四逃往西洋。
然而以王直为的海商集团又形成。“许二逸去王直素有机智人多服之乃领其余众”后来吞并另一伙海商陈思盼后成为舟山群岛乃至东亚地区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海商集团其手下郑春庭、陈豹、施大、叶宗满、徐维学、谢和、毛海峰、徐碧溪、徐元亮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头目。王直为扩大海上贸易乃令毛海峰、徐碧溪、徐元亮等分领船队满载货物扬帆世界各国“凡五六年间致富为大夷人信服皆称“五峰船主”。接着他又招聚徐海、叶麻、陈东为将领勾引倭门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人啸聚沿海。
千错万错走错这一步。如果他能借助自己在沿海的威望学“宋江”之举与朝廷勾通招安以达到通商互市的目的。这并非不可能朝廷一直都在与王直交涉更何况“杀(陈)思盼为功叩关献捷求通市”但王直千不该万不该勾结外倭损我中国利益。这是大明朝所不能容忍的。
招来大明攻击。“俞龙”俞大猷“驱舟师数千围之”王直突围而出逃到日本在平户建立贸易基地自称“徽王”控制要害“凡三十六盗之夷皆受指使”成为中日海盗的总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