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犒赏三军(1/2)
辽东城一战,以隋军大胜,夺取了辽东城而落下帷幕。
这一战,隋军一共斩敌两万,俘敌两万。其中更是俘获了褥萨一名,大模达三名,其余大小官员无数,可谓出征以来的一次最大胜利。
长达一个月的辽东城攻防战终于告一段落。捷后统计,从七月上旬爆发的第一场攻城战到现在,为了攻下了这座高句丽的西部坚城,大隋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府军战死两万,从军战死十万。
如今,辽东城内的精锐府军只剩下了一万多人,而四十万的从军也一下子锐减到三十万。
但这不足以影响到隋军的光辉战绩,攻城本就艰难,何况那号称东北第一坚城的辽东城,这种损失还在众人的预料之内。自从入驻辽东城后,上到皇帝陛下,下到隋军普通将士,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喜悦,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入城后,兵部和民部迅速接管了辽东城的各个仓库,统计战利品。
最后,隋军从辽东城搜刮出军粮四十五万石,蒙古马一万匹,明光宝铠甲一万具。另外,大刀、长矛、强弓利矢无数,还有价值数十万贯的金银铜钱,可谓大丰收。
当听闻兵部和民部联合汇报上来的丰硕战利品后,皇帝陛下笑卓颜开,决定犒赏三军。
李玄和沈光,无疑是辽东城破城战中表现最出色的两位勇士。
前者凭一人之力,举锤击门,轰开了辽东城那道号称不破的千钧大铁门,神威赫赫。后者万军之中两次登上城楼,戏耍高句丽,箭射绞盘,打开石门,可谓神勇非凡。
两人的威名传遍隋军上下,无人不知。
杨广加授李玄为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赐紫袍三梁冠金鱼袋,赏黄金千两,封地依然是辽东郡不变,只是将其食邑扩大到五千户。
这个封赏对立下破城大功的李玄来说还是太轻了些,但李玄坦然接受。一个人若爬的太快,只会引起其他人的嫉妒,遭到群起而攻之,李玄虽然不惧,却也不愿在这征讨高句丽的关头遭到小人惦记。
对沈光,杨广钦赐他“大隋国士”的称号,并擢授从五品的朝散大夫,赐宝刀、精甲、良马,并要将他调入骁果营中任校尉,但遭到沈光婉拒,说是要上阵多杀高句丽人,替数十万战死在辽东的同胞报仇。
杨广见他说得在理,不仅不怒,反而大加赞誉。
李玄出列,奏明麾下正缺一名校尉,请求皇帝陛下能允许沈光到冠军营中担任校尉一职。杨广自觉对李玄有愧,便故作大方,点头答应。
冠军营将士身先士卒,率先攻入城门,立下赫赫战功。所有冠军营将士皆官升一级,队正以上将领赏铜钱百贯,队正以下士兵赏钱十贯。同时,皇帝陛下准许李玄在从军队伍中挑选合适士兵补充到冠军营队伍中,补齐一营三千人的标准规模,并允许冠军营将士优先挑选军库中所有铠甲和武器。
作为攻城的总指挥,左侯卫大将军杨伦,其爵位由郡王升为亲王,食邑扩大到一万户。
李世民虽然未在攻城中出力,但皇帝陛下力排众议,以他护驾有功为名擢升为武贲郎将,统领所有骁果。
一众随行的文武大臣也均有赏赐,包括金钱和战马以及辽东城中的高句丽美女。
就连那从未出过力的各国使节,只是在破城时说了几句恭维的话,意气风发的天朝皇帝杨广大手一挥,便赐下他们无数金钱。
将辽东城局势安排妥当后,最后则是关于两万高句丽战俘的处置。不少将领都上表请求皇帝陛下将他们尽数杀之,为同胞报仇。不过杨广没有答允,说大国应当有大国的气度,怎能和一个番外未开化的蛮夷小国一般见识。你被狗咬了一口,难道就要反咬它一口吗?
对皇帝陛下的这番言论不少大臣都嗤之以鼻,但没人敢反对。
攻下了辽东城,隋军在辽东总算有了一处安身之所,全军上下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但李玄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