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2)
2001年,我之所以从新疆作家协会编辑部来到北京,就是因为我想出一本自己的书。当然,这本书由谁执笔,写些什么,当时我还没有详细地考虑。2002年,我在北京居安科教总公司任编辑部主任的时候,我的心里还牵挂着出书的事,但因为我要负责图书编辑的管理工作,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专门从事写作。2003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完了经济管理研究生课程。在这段学习的日子里,我接触了很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当他们得知我年近四十还是未婚一人时,他们就鼓励我把真实的情感经历写出来,以揭示白领女性的不懈奋斗和追求。其实,早在我来北京的2002年,就有热心的记者为我采写过关于《女人话题》的访谈录,只是文中未涉及我的真实姓名及工作身份。
2004年,我在百忙之中,突然领悟到:四十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不仅仅是生命转折的第二次青春,而且是事业和生活的成熟时期。我应该有一种馈赠与己的真实礼物。这种礼物当然不能用纯粹的物质金钱来替代,也不能用精心修饰的豪华首饰来点缀。我想,这么多年,最能够确切表达我灵魂深处脉搏里的跳动旋律,就算是书籍了。当然,这本书得由我自己来写,而且写得越真实越好。
90年代以前,我曾经是一位西部的边塞诗人。当我的诗歌发表在报刊杂志时,许多人对我诗歌中的憧憬和幻想表示出不能理解的质疑。是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不可能什么内容都让人读得懂。人生活在共性与个性共存的客观世界中,人生中唯有展现个性风采的东西才会放射出独特的光芒!我的情感经历足以证明:我是一个富有个性色彩并极具事业追求的女子。
但是,我要告诉读者的是:我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不是什么另类。这么多年,虽然表面上看来我为了工作和事业到处奔波,形影孤单,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却从未有过什么孤寂。我的精神世界里,时时刻刻充满着对亲情的眷恋,对友情的难忘和对爱情的渴求!
当然,我并不主张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都去走像我这样的生活道路,因为那样的人生不圆满,我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女性。我之所以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写成传记,是因为传记更能体现属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中真实的自我。无论是烦恼、痛苦,还是忧伤和欢乐,这充满人性的细腻感受,自始至终都在我的血液里奔腾着,流淌着,就像汹涌澎湃的河流。我衷心祈望读者们在阅读此书时,能对有理想、有追求的知识女性能给予更多的理解、爱护和帮助!
经济时代的腾飞,已赋予知识女性一种全新的概念:女性不再仅仅扮演贤妻良母的形象,女性要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就必须冲破传统束缚,去演绎现代人生中那辉煌灿烂的一页!这辉煌灿烂的一页就是你本人不懈追求的足迹。我的足迹实在是太坎坷曲折,也太丰富Lang漫了,以至于它让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今天如果你要问我:“这么多年,你都是一个人在不懈奋斗与追求,你不后悔吗?”我肯定地回答你:“我从未为了明天的追求而有过什么抱怨和悔恨,我只知道:人生本来就是一部书,就看你去怎么写。为了更加灿烂的明天,我仍然还在不断地追寻和探索,做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女人,那才是我渴望的奋斗目标。”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酝酿和耕耘,我欣喜地看到,我的自传体小说终于能够脱稿与各位读者见面。在此,我首先向我的家人——我挚爱的父母,表示亲切的问候!他们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其次,我要真心诚意地感谢这么多年关心我、爱护我、支持我的朋友,是他们帮助我鼓起勇气走出困境,并勇敢地接受现实的挑战。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美好的祝福!
亲爱的读者,生活着是美丽的,追求着是幸福的,让我们在书中诚挚地交流吧,也希望我的书能唤起你对生命对事业无限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
剖析我的自画像这是一本自传体言情小说,我将二十多年的求学、谋生及职业生涯经历用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自然而然加以叙述,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这本小说中有十几位人物,包括我的表哥、我的义父、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初恋情人、我的诗友和我在北京认识的职业经理人。这些人物是我情感生活的驿站,每一站我都亲自经历。当我停下来歇息时,他们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我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用笔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写成书籍并把这段记忆珍藏在心灵深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