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鬼影(1/2)
对于吕文俊的尸体是火化还是土葬,全家人几乎一致选择了后者。原因是,蔡香红仍保持乡下人那种传统习性的思想,给死人以完整的身躯,不受火烧之痛苦。吕逸飞则因为中毒原因至今不明一直感到困惑不解。如果确属重金属中毒,至若干年后,只要**不腐烂,那么殘留在体内的重金属由于不会分解,仍不会转成易挥发的物质而从尸体内逸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万一以后父亲的案情有了一丝转机,尸体内的物质还可以提取出来作鉴定分析。所以,在土葬上,吕逸飞和母亲的观点达成了一致。吕逸梅在这件事基本上没有主见,所以没有什么异议。
接下来,是另外一个问题。按照莱市的传统规矩,吕文俊的尸体必须运回到吕家村,开一个追悼会,盖棺定论定后方能入土安葬。但新湖乡有一条大家公认的乡村习俗,死在村外的人,尸体无论如何不能进村,更不能在村中举行葬礼,否则会遭到村民的强硬阻难。新湖乡人迷信,死在外地的村民,尸体搬进村很不吉利,将会给村民以后的生活带来灾难。相反,吕文男的死尽管属于非正常死亡,却可以在村里名正言顺举行。吕逸飞家决定在离吕家村一里路远的山坡搭一个灵棚,和吕文男同天举行葬礼后直接入土安葬。原本可以将两兄弟的葬礼仪式合二为一,这样不得不分为两个地方进行,一处在村里,一处在野外。
合在一起举行葬礼,可以节省开节,也可以省却许多程序上的麻烦,如今变成了一个非常难堪的局面。按照母亲的意思,父亲一定要重殓厚葬,但叔叔的葬礼也不能太薄,落人闲话。所以,吕逸飞决定同等规格举行。
考虑到一人来回奔波,有些事万一因分心而处理不周,就会导致得罪人的事发生。吕逸飞将制丧服,请人看风水、择坟地等有关的葬礼事务全部承包给了德高望重的吕村长。之后,准备一些好烟好酒,请来帮忙的村里人和同族人,到所有亲戚家及父亲和叔叔生前的朋友家报丧。
接到报丧的人家也是第一时间前来吊丧,送礼金,进门在灵屋前磕三下头,吊丧者磕头后必须将跪在灵屋一旁的吕逸梅拉起来,尔后会有专人为吊丧者的头上戴好白包巾和在手臂上戴上黑袖章,以示对死人的敬重。
作为吊丧者临时休息的吕家楼也在加紧修复。外墙涂料来不及涂抹,外观依然显露出烟熏火燎的印迹。吕文男的葬礼就在吕家楼的院子里举行。
入殓前,吕逸飞叫人订制了能安放父亲尸体又能置于棺材内的玻璃缸,里面浸满了福尔马林溶液,无疑,吕逸飞是想将尸体长期保存,期待着有解开中毒之谜的一天。
吕逸飞完全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举行标准的葬礼,他本想从简从快,但怕引起母亲的不快,尤其殡期不能太短,至少得停放三日。
出殡前夜,由于在野外,没有电灯,仅靠灵前那盏若明若暗的豆油灯,发出微弱的红光。一张接一张的黄纸不停地焚烧,弄得灵棚里烟雾缭绕,使人感受到临死的恐怖。几个和尚敲着木鱼,嘟嘟囔囔的不知念叨些什么。一个雇来的孝女,在悲悲切切地“哭九场”,边唱边烧,声音凄惨悲痛,撕心裂肺。
出殡的人不是很多,请了一些乐队,吹吹打打,一路燃放着鞭炮。为了提高热闹气氛,在遗体发丧那天,吕逸飞请了部分哭丧专业人士,扮成亲属,披麻戴孝,哭天动地。
墓地修建得气势宏伟,倚靠在吕家楼的后山斜坡上,像一位巨人默然俯视着山下一片宽阔的绿草地带。墓碑由上等大理石做成,色泽在阳光照耀下闪出夺目的光彩。整个墓由钢筋水泥建筑,马赛克装饰,显示出主人的富有。左墓为吕文俊,右墓为吕文男。墓碑上的刻字简述了兄弟俩的生平事迹。
安葬完毕后,吕逸梅急于赶着上班,和母亲一起回了城。吕逸飞则留下来处理一些善后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