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贵妃起居注 > 7身家

7身家(1/2)

目录
好书推荐: 过期爱情 天谴修罗 秀爷修真中 阿玖 丹武 宫略 女户 狗神 网游之冥帝 重生之郡主威武

徐循从小徐师母身边,虽说年轻不知世事,但徐师母是个灵醒人,对两个女儿也都很看重,并不像一般人家,管生不管养。她自己虽然不识字,但却很赞成徐先生闲来无事,教导女儿多认几个字。有了空闲,也会把徐循带身边,让她知道一些外头事情,免得将来出嫁以后,为婆家嫌弃。

现虽然没有婆家要求徐循懂得钱财上事,但她对自己娘家从前家底,心里还是比较有数,徐家本来有近百亩良田,平时由佃农耕种,每年交租子,除了留下来自吃、换柴米油盐肉以外,都拿到城里米铺去卖。

城里那间米铺和徐先生是老亲,收他们家米是实惠,一石米二钱足纹银子,比别人扛去要足足高了五分,而且不秤上做手脚,基本就等于不挣钱了。徐先生一年卖两百石米上下,四十两银子进项是稳稳。余下养猪养鸡鸭,多半都是交给佃户们用糠喂,他们拿来杀了吃肉而已。

除了田地进项以外,徐先生每年私塾束修能收个二十两,学生考中了童生,还要来谢老师。有考中秀才,是逢年过节都不能断了礼物,虽然没有直接送钱,但这些礼物,省了徐家不少买布、买肉钱。——徐先生本事还不够大,没能教出个举人,若有教出个举人来,那可了不得,徐家日子,早就好过了。

一年六十两进项,几乎没有什么钱地方,徐师母人又勤会营生,虽然徐家身为读书人,不好经商,也不敢去放印子钱。但就靠了这铁打六十两银子,徐家已经是雨石一带比较有名殷实人家了。要知道一般稍差一点人家,一年嚼谷也就是十两银子左右,那些佃户就别说了,徐先生手下,已算是十分有幸,可就是这样,一年能攒下二两银子,也都非得上好年景不能办到了。

京城一带上好良田,市价逐年走高,除非是被县太爷之流看上,那估计得用白送一样价格给出去。不然,一亩三十两银子是绝对有,这百亩银子,就是三千两固定资产,一般不是特别败家子孙,是绝不准变卖——徐循把田地用银子来折算,只是为了自己计算方便,拿钱都买不到好地时候多了去了,只要有地,银钱总是能慢慢攒出来。所以说,银钱那都是浮财,真正说一户人家殷实不殷实,还就是得看他们家地。

还有徐先生这些年来攒下体己,也足足有近千两了,徐家有四千两家底,京里当然不算什么,可雨石镇上,也算是有名有姓人家了。两夫妻又很疼女儿,徐循姐妹出嫁时,估计都可得到两百两银子左右嫁妆,所以徐先生夫妇并不急于给她说人家,徐循婚姻市场上红火着呢,绝不愁找不到姑爷。

徐循今天得到赏赐呢,首先昂贵应该是那几匣宝石、珍珠了,徐循今早也打开看过,匣子并不大,里面装了有二十多颗宝石,有猫儿眼、祖母绿、孔雀绿、金刚石,却都并不很大,多半也就是比黄豆再大一点儿。

说实话,宫里体现品阶,可能还是看宝石大小。猫儿眼比黄豆大一点点,一颗只卖三十两左右,如果有指甲盖大小,一颗就足足要卖二百两了。有时候也是有钱都没地儿去买,倒是南珠毕竟产地就国内,价钱要稍微便宜一些,徐循得到了一盒满满米珠,光亮匀净、大小统一,虽然不大,但亦颇为难得。

这两盒珠宝加一起,价值千两是跑不掉,孙嬷嬷也认可这个说法。这要比她得那些头面都贵了,毕竟银头面算上镶嵌宝石,也就是不到百两价钱,至于金头面,金子沉,全副加一起,十两上下也就够瞧了,这都是给徐循日常佩戴,打得太沉反而失去意义。金一两不过兑银五两,头面加一起也就是五百两左右,若再算上徐循被册封前赏得杂项首饰和今日又得了,她所有金银首饰大约价值和珠宝是相抵,也千两左右。

这只是她首饰而已,她第二个大项是得到两百匹布料……这是给她裁衣服用,后宫妃嫔嘛,又不是做丫头,总要有些自己家底,难道还都指着一年分下来那些衣服吗?徐循身边就有两个针线很好小宫人,从柔嘉殿时期就跟着她了,她们自己给徐循改衣服放衣服都是没问题,有时候徐循想自己做一件大衣裳,就拿这两百匹布料去寻宫里绣娘做。

绢帛同田地一样,都是很值钱,一匹普通织绢市面上能卖到二钱左右,而缎、锦因为织数多难度大,价格要翻一番。纱罗相应便宜一些,但也要看工艺。好纱罗,有时比缎、锦都贵。注意,这说还是普通织绢,官绢就要比这个价钱贵上数倍,别说一般市面上根本不可能流通贡物了。不是御赐,一般人是拿不到贡物穿戴,偶然有贡物流通,卖价往往是民产十倍左右。二百匹布料,起码能值五百两银子——如果色齐全,年限也,那么这个价钱也许还能翻番。

至于补子,这东西织造得费时,当然也名贵,但民间从不流通这个。徐循也就没去估算价钱,别看它小,就是那么圆圆一块,比巴掌大不了多少,这么一块,据孙嬷嬷说,有时要费二两银子之多呢。

这些都是赏给她用东西,消耗资产,至于固定资产,那套酸枝木家具少说也得要三百两银子才能下来:不但料好,工也好,而且件数多又齐全。别零散椅子都不说了,炭本也是很值钱,但年年要用,徐循也没算,衣服她本有那些也没算,玉摆件不了解行情,不算。再加上赏给她三千贯足陌铜钱——合银那就是三千两,徐循才刚进宫,就得了五千五百两银子左右家底,她吃穿用度不钱,全是吃宫里。

这才是太孙婕妤,才刚刚入宫,连太孙面都没有见到,她就已经拥有了比徐家几代人辛苦积攒还要多财富……

徐循越算越吃惊,李嬷嬷看到她拿着单子站那里发呆,就笑着说,“婕妤是嫌多了,还是嫌少呀?”

“多,太多了。”徐循语无伦次地说,“这多得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我……我值得这么多钱吗?”

孙嬷嬷和李嬷嬷都笑了起来,孙嬷嬷说。“一般人家嫁闺女,都给嫁妆呢。咱们天家娶妇,当然自己给置办嫁妆。您这嫁妆还不算丰盛呢,太孙妃娘娘是赶上了好时候,她嫁妆光是金子就赏了有三千两,其余珍玩奇物无算,您这点子东西,也就是给您零。天下都是皇爷,给亲亲嫡长孙子娶婕妤,这点东西,多吗?”

这样一想,徐循又觉得好像也不是很多了。她站起来摸摸这个盆景,又摸摸那个屏风,鲜得不得了。两个嬷嬷看着她笑,孙嬷嬷说,“婕妤别人跟前,可千万不能露出这个样子。”

徐循似听非听,又摸了一会,就问嬷嬷们,“给我钱是怎么回事呀,宫里还能用得着钱吗?”

“这就是给您赏人。”嬷嬷们解释,“金银首饰比较贵重,婕妤还年轻,也要自己佩戴。现可不能随意赏人,这三千贯铜钱,是预备您打发平时长辈们和太孙派来给您传话宦官、宫人,有时候您有什么事想办,手里有点钱也方便些。这都是仁孝皇后慈悲,才作兴出了这样规矩,要是从前只能拿金银赏人,很不划算。”

徐循立刻就上了心,“这钱是年年有吗?一年大约要赏出去多少?”

“只要有体面,年年总能得些。”李嬷嬷笑着说,“是多是少,得看婕妤有多得太孙和长辈们喜爱,赏出去多少,就得看婕妤自己性子了。”

说实话,徐循是直到现才发现自己生活到底还是要围绕着太孙展开,此之前,虽然她也受了好多服侍太孙训练,但几年来,她生活里就没有太孙这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