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雁门(2/2)
但对于初学骑马的陈天路来说却是最合适不过了。
不过半月时光,陈天路在马上已经能自如的单手控马,并且还能完成一些简单的马上动作。
而这段时间,部队的怨言也小了很多。行中对陈天路的态度也生了转变,在一次和其他曲因为食物的争斗之中,行中等人明显现,自己出手的度比以前快了!
部队的食物都是配给的,每一曲都有自己的分量。
几天之前,陈天路这一曲的食物分量明显减少。后来知道是另一曲的人马买通了军需官,在其中做了手脚。
大家来找陈天路,希望他能出面找到上司来解决这个问题。
陈天路却说道:“跟我走,先让他们把吃下去的吐出来,然后再理论!”
陈天路没有动手,那一曲的曲长也没动手,军士们在他们的默许之下,两句话没说就打了起来。
自己人打架自然不会动刀子,双方只是拳脚之间的往来。
两边人数相同,结果却是让人大吃一惊。陈天路他们这边被人放倒三十多个,对方全趴下。
这个战果让所有的人吃惊,也让士兵们接受了陈天路的训练方式。
这样的事情不会有什么处理结果,各打三十大板而已。
两个曲都有几十个兄弟挨了板子,包括两个曲长。
当然,陈天路他们这里挨的要多些,因为毕竟在打架之中他们是占了便宜的一方,这是陈天路第二次挨板子。
张志说,像陈天路这样,参军没到一个月挨两次板子的人实在不多,挨了两次板子还能生龙活虎的更不多。
而且这段时间他总是听见别人向他告陈天路的状。
这并没有让张志对陈天路产生任何不满,张志想到了他干爹说的话:“你知道外面那些人为什么总向皇上告杂家的状么?因为他们嫉妒杂家。凡是有本事的人,都招人恨。像咱这么有本事的,自然恨咱的人更多些了。”
于是,陈天路这一曲人马被张志调到自己的身边,陈天路开始兼任张志的保镖工作。
一路平安自然不会耽误行程,雁门关终于到了!
张志远远看见雁门关下已经有一对兵马列阵以待,为的一文士装束老者横马立在最前面,当即问道:“前面可是丁原丁大人?”
丁原早就接到快马传报,知道自己所要的物资已经来了,而且皇上还硬从洛阳拼凑了近万援军。
这让丁原喜出望外!
他没有问朝廷要援军,是因为他知道朝廷实在没有可派之军了。
难不成让皇帝的禁卫来给自己守雁门关么?
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不需要部队。
现在已经有一些鲜卑人已经到了雁门关外,之所以没有进攻,是因为这些部落太小,那些有能力攻城的大一些的鲜卑部落因为给养问题行动总是慢上一些。
小部落往往可以依靠就地劫掠来满足自己的给养,所以他们度相对快上一些。
这也注定了,虽然大战还没有开始,四周的边民已经开始遭殃了。
他知道眼前这些军队是怎么来的,当然也知道这批援军的战斗力如何。但是对于现在的丁原来说,一个士兵也是好的,他心中早已经为这批援军安排了位置。
“这位可以禁军偏将张志将军?本官正是并州刺史丁原。”
丁原说起话来不紧不慢,显得非常儒雅。
张志第一次被一州刺史唤做将军,他不是将军,虽然他的官职是禁军的偏将,但偏将有好几种,张志属于最末流的那种。
闻丁原这样一唤,张志有些受宠若惊,马上从马背上翻身下来一拜:“下官正是张志,见过刺史大人。”
丁原下面的话却让张志从如沐春风转为心生凉意:“张将军请起,一路辛苦了,请将军先进城歇息。”
“下官职责所在,不敢言辛苦。只是按时到达,未耽误丁大人布置御敌之策,下官已是荣幸之至。”
“哈哈,张将军果然是国之栋梁。”
“哪里哪里,丁大人夸赞了。”
“本官说的是实情,想这边胡扣关,我大汉江山危急之刻,丁某虽有心御敌,怎奈手中兵力实在捉襟见肘,张将军此时到来,与国,与民,与丁某,均是雪中送炭。”
张志脸上的笑容僵持住了,他知道雁门关虽然有大仗要打,可那是皇帝已经安排好的。临来的时候干爹说了,自己来这一趟就是出一次远门,到了就可以回来。回了洛阳之后,干爹就有借口提拔一下自己了。
怎么听丁原这么一说,居然要自己留在这里打仗一样?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当下小声问道:“刺史大人,我父张让曾经有一封书信交与大人,不知大人可曾收到?”
丁原微笑,张让的书信早随皇帝的圣旨一起就到了。
他当然明白书信的意思,只是他是士人,准确的说,是被士人接受了的武人。所以,他可以卖士人面子,张让的面子,好像在他这里不怎么好使。
别说他现在需要部队,大汉的边关需要部队。就是平时,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也不是那个阉人能指手画脚的!
如果不是现在非常时刻,丁原不想把事情闹大,找个茬就把张志先斩了再说!
“让公书信,我已经收到了。”丁原深深叹口气,大声说道:“让公明知边疆危险,还派张将军前来,让丁原深感敬佩。然,让公却还希望下官能督促将军,早立军功,更是让丁原折服。为让公之高节,为将军之大义,请将军受丁原一拜!”
张志傻愣着受了丁原一拜,内心不停的呼喊着:“我干爹是让你给我个军功,并不是让我去立军功!”
(新的一周,新的开始,跪求推荐票!请各位大哥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