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技击法十大要素(2/2)
七、战术
战书是指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方法。其作用就是把已经获得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在实战中进行综合应用。目的是通过斗智斗勇不断地破坏对方的进攻同时不断的伺机攻击对手并力争“制人而不制于人”。实现战术的目的必须掌握战术原则、战术形式和挥战术的作用。这是运用战术的基础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战术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技击实战中先必须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就是在复杂多变的格斗中认真观察和分析情况随机应变快准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战术意识通过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攻防的主动性、技术的目的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一致性以及灵活运用的灵活性等诸多方面反映出来。
技击格斗中的战术意识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每一个娴熟的招法和技能无不受到战术意识的制约。缺乏明晰的战术意识的任何技能和招法都会因为其盲目性而失去良好的战机。在积极格斗中常用的战术有:强攻硬进战术、虚实结合战术、奇正转换战术、先制人战术、后制人战术、以快制慢战术、迂回进攻战术等等。在双方实力相当时谁能正确而灵活的运用战术谁就能掌握技击格斗的主动权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战术运用得当还可以以弱胜强以小制大。因此在技击实战中掌握和运用好战术是很重要的。
八、心理
心理(因素)是指在技击实战中一系列心理反应和诸行为的表现。我们知道昂扬的斗志、振奋的情绪可以提高技击者的反应度和知觉的敏锐性战术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效性以及技术工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可以使身体挥出巨大的潜能。相反胆怯、恐惧、过度紧张、激动、情绪消极等会使技击者动作反应能力下降准确性和协调性大受影响战术思维贫乏总之使其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得到挥。
精神状态是技击实战中心理活动的外观表现先要有必胜的信心没有信心会导致心理过程紊乱影响技术水平的挥和战术能力的灵活运用。造成无信心的原因很多:如经验不足过高估计对手的力量害怕自己受伤等。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有勇就能使自己充满战胜对手信息与力量。在技击实战中就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勇于取胜。良好的精神状态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主动分以上的敏捷方法上的多变战术上合理战略上正确这样就能一举制敌成功。当然勇不等于蛮干硬拼要讲战术讲智谋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竞技状态。
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心理素质的另一表现也是取得技击胜利的精神支柱。他表现在顽强的斗志、必胜的信念、旺盛的士气等方面。在技击实战中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决不会因为一招一式失利或暂时的失败而手忙脚乱更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大而失去取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常常可以挽救残局反败为胜扭转乾坤在气势上可以压倒对手挫其锐气。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技击者往往会水平挥并能适应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变困难为胜利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甚至可以弥补体力和技术的不足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九、方位
方位又叫距离感是指在进攻和防守对于对手离开自己远近的正确度量。这种距离是随着双方的进退闪跃而时刻变化着的它直接影响着进攻和防守实际效果是技击法中不可忽视的技术要素。在技击实战中双方之间距离远一点点就不能击中对手;而距离近一点点又不利于出招力。因此要不断调整和对手之间的距离抢占有利于自己进攻和防守的方位。
在技击实战中拳脚击不着的地方称为“无效距离”。因此在对方攻来时如果来不及防守只须微微退步或闪身至对手进攻动作够不到的方位即可。有时甚至只需要松胯、缩腰、含胸就能使对方攻击自己胸腹部的动作落空。此时可乘其旧力略过、新力未之时进行反击。对这两种距离能否正确、及时地作出判断是决定技击双方胜负的关键。这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视觉的敏锐判断力、技术的娴熟以及战术的运用相联系的而步法的进退快慢、身法的闪展腾挪又是决定方位的先决条件。因而要想得心应手的掌握好最佳方位就必须加强步法和身法的专项练习。
十、战机
战机既有利于攻击对手时机。它包括有效地攻防距离可击的空虚部位(空裆)不能击中对方而对方来不及防守时间差等。一般通过心理战术、假动作佯攻等方法去创造战机引起对方错觉造成对方错误判断;我则趁其失误或趁其来不及作出新的防守反应“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击中或制服对手。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回复标题:浅析武术运动中的“八法”回复人:晓风飞翔回复时间:2oo3-4-916:49:25
浅析武术运动中的“八法”张平
武术运动中的“八法”指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它是构成套路技术的八个要素。“手”指“手法”一般要求如流星轻快、敏捷有力打出寸劲;“眼”即“眼法”它是对头部运动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武术运动中必须是:眼随手动目随势往明快锐利;“身法”是躯干运动的方法在长拳运动中可分为“闪、展、吞、吐、转、冲、撞、挤、靠、俯、仰、弯、折、”;“步”即“步法”步法要求快而稳不掀脚不拔跟不受上肢影响;“精神”是套路演练时的意念、气质也就是精、气、神的表现;“气”指运动中的呼吸。由于运动中对氧的需要量大故在运动中要呼吸得法并同机体各器官密切配合;“力”指劲力也就是指动作的用劲、劲劲力有刚有柔也有明劲、暗劲之分;“功”即是身体素质和技巧等的表现也可认为是劲的放通常称为功底。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这“八法”关系到人体的上肢、头部、躯干、下肢、精神、呼吸、力量和技术几个部分并体现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内”与“外”的矛盾。“手、眼、身法、步”指“外”是对身体外在表面形与身的各种动作的要求;“精神、气、力、功”则是对“内”而言是对意识、精神、劲力以及各内脏器官机能协调配合而言。“内”与“外”是一对矛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体内在活动通过外在活动加以表现从而使内外矛盾的双方合为一体。即在武术运动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也称之为形神兼备。这个整体是以内外合一为基础的。因为外部的任何形体活动均受大脑支配并受内脏各器官功能的影响只有内在活动达到一个“整”字才能促使外部动作协调一致逐步形成规范化和动力定型后的自动化。
所以“手、眼、身法、步、”这个“外”与“精神、气、力、功”这个“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和影响的。“内”不能脱离“外”而单独存在“外”也不可能没有“内”而独居一方。但是由于事物是不断向前展的。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也在逐步提高故内外合一又是相对的这也是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
“八法”在长拳运动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它的要求是对长拳运动的统一体现。“八法”在长拳技术中表现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能为长拳动作技术的创新提供基本的条件也是长拳复杂多变的由来。
不过由于长拳运动的特点又限制了“八法”在动作路线、度、幅度以及造型等方面的活动范围从而形成了完善、协调、优美、大方的形态动作姿态。但是无论长拳变化多么复杂均离不开“八法”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认为“八法”中“内”与“外”的关系在技术教学和运动中应该是以“内”为基础通过“外”体现出来从而建立良好的本体感受并在“内”与“外”的互相作用下达到协调一致。它们之间这样反复作用和提高以至使技术、素质达到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