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兵制(二)(2/2)
中华民国兵制
中华民国(1912~1949)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3个时期。各时期的军事制度依其所依附的国家和效仿的制度不同而改变。
中央和地方军事机构南京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统率军队﹐设6军部﹑海军部分掌6﹑海军行政﹐又设参谋本部掌军令。但南京临时政府只控制了南京附近及一些革命党人掌握的军队。北洋军阀政府由大总统统率全军﹐6﹑海﹑参3部职掌同前。一度设6军训练总监﹐掌6军教育训练。1919年设航空事务筹备处﹐1921年改称航空署﹐掌航空行政。1927年﹐奉系军阀控制北洋政权时﹐将6﹑海﹑参部和航空署合并为军事部。北洋军阀政权从未完全控制过全**队。19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与北洋政府相对立的6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设军政部。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设军事委员会﹐辖参谋部﹑秘书厅﹑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政治训练部等机构。北伐战争开始﹐又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内各机关(除秘书厅外)皆改隶总司令部。1928年﹐国民党政府撤销军事委员会﹐以政府主席兼任6海空军总司令﹐并在行政院内设军政部掌军事行政(後该部海军署分出﹐为海军部﹔航空署分出﹐为航空委员会)﹐而政府主席之下又设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1932年﹐重设军事委员会﹐由其委员长统率全军﹐辖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等机关﹐并指导行政院属下的军政部﹑海军部。抗日战争中﹐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率部﹐中央各军事机关皆归其统辖。1946年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该部隶属於行政院﹐内设6厅12局﹐又设参谋总长﹐承最高统帅——总统意志指挥全军﹐下辖6﹑海﹑空军及联合勤务等4个总司令部。
武昌义时建立的鄂军都督府﹐是民国时期的第一个地方军事政治机构。以後起义各省纷纷依例。都督为一省最高军政长官﹐之下有分区而治的军事长官——镇守使。有的省和地区还设有护军使和都统。後来各省都督先後改称将军﹑督军﹑督办﹐在名义上隶属中央﹐但是常不听号令﹐并截留税款﹐扩编军队﹐逐步演变成割据势力﹐成为控制一省以至数省的军阀。国民党政府时期﹐在省主席下设保安处或保安司令部﹐管辖地方保安部队。
军队的武器装备和组织编制中华民国各时期﹐军队使用的武器主要有步枪﹑机枪﹑火炮以及少量的飞机﹑军舰﹑坦克等﹐重武器大部为外国制造﹐自身没有建立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6军是主要军种。6军中主要是步兵﹐另有骑﹑炮﹑工﹑辎重﹑通讯等兵种。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制定6军暂行编制﹐将清末新军的镇﹑协﹑标﹑营﹑队﹑排﹑棚改为师﹑旅﹑团﹑营﹑连﹑排﹑班﹐师为战略单位。12月﹐北洋军阀政府也颁行大体相同的6军编制。1926年﹐国民革命军编成8个军﹐各军(除第7军外)辖3个师﹐师辖3个团﹐团辖3个营﹐营辖3个连﹐此即“三三制”编制。军﹑师编有炮兵部队﹐但多不齐全。1929年﹐国民党政府召开编遣会议﹐规定以师为战略单位﹐分甲﹑乙﹑丙3种﹐甲种师辖3个旅共9个团﹐乙种师辖3个旅共6个团﹐丙种师辖2个旅共4个团。各师又辖有数量不等的炮兵和骑兵部队。1939年﹐又改以军为战略单位﹐军下辖3个师共9个团﹐还直属一些炮兵﹑工兵部队。抗日战争结束後﹐又以师为战略单位﹐师辖旅﹐旅辖团﹐称“整编师”。此项整编尚未完成﹐1946年又恢复军﹐取消旅。民国时期﹐还编有路军﹑集团军﹑军团﹑兵团﹑战区﹑绥靖区等﹐其编组无定制﹐按临时表的组织规程办理。实际上﹐各建制单位缺额甚多﹐常常不能反映它的实力。
海军规模较小。北洋政府时期﹐海军编成第1﹑第2舰队﹐隶属於海军总司令部﹐下辖若干艘军舰。国民党政府时期﹐又6续编成中央﹑长江﹑渤海﹑练习等舰队和鱼雷游击队。抗日战争初﹐海军舰船多自沉於长江江阴﹑马当等水域。日本投降後﹐*美﹑英“军援”的军舰及接收侵华日军军舰﹐重建海军﹐编成3个舰队。
空军规模也较小。1913年﹐北洋军阀政府购买法国飞机12架﹐建立南苑航空学校﹐开始组建空军。192o年後﹐各地军阀和国民党军队﹐6续建立航空学校或航空处﹐编有规模很小的航空队。1934年﹐航空委员会编有8个航空队﹐1936年﹐编成9个大队共3o个中队﹐以後又在大队之上设路司令一级。
兵役制度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募兵制。1915年制定《暂行6军徵募条例(草案)》﹐将兵役分为常备﹑续备﹑後备﹑国民4种﹐但并未执行。各军阀往往自行募兵﹐不守定制。国民党政府成立後﹐仍沿用募兵制。1933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兵役法》﹐两年後实行徵兵制。兵役分国民﹑常备两种﹐规定年满18~45岁的男子﹐不服常备兵役者皆服国民兵役﹐平时按规定训练﹐战时应徵。常备兵役又分现役﹑正役﹑续役。2o~25岁男子应徵入营﹐服现役3年。期满退为正役﹐为期6年﹐平时在乡应赴规定之操演﹐战时应召回营。正役期满转续役﹐4o岁止﹐任务与正役同。在各地6续设置团管区﹑师管区﹑军管区﹐作为兵役机构。实际上﹐国民党政府只注重现役徵集﹐其他规定没有执行。而现役兵员的徵集﹐名为徵兵﹐实则抓丁。
教育训练制度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机关均颁过《训练大纲》﹑《操典》﹑《教范》﹑《阵中要务令》等﹐但大多没有实行。训练内容和要求大都由部队长官自定。许多部队(主要是非嫡系)实际是不练之师。但各类军官学校比较正规。6军军官教育分养成和深造两级﹕培养初级军官的6军军官学校和培养高级军官的6军大学。国民党政府时期还设立了步﹑骑﹑炮﹑工等兵科学校﹐作为养成和深造之间的进修教育。海﹑空军分别设有海军学校和航空学校。此外﹐还有一些培养技术军官的军医﹑测量﹑军需﹑兵工等学校。抗日战争末期﹐成立国防研究院﹐以培养6﹑海﹑空联合作战的高级指挥和参谋人员。中华民国时期各军校大多袭用日﹑德﹑美等**队的教材﹐聘用一些外籍人充任教官。
後勤补给体制6军以战略单位(师或军)为供给单位﹐直接向6军部(後改军政部)请领﹐运输自行解决。海﹑空军按建制下。1933年﹐军事委员会设兵站总监部﹐负责作战部队军需品的补给运输。抗日战争期间﹐军事委员会後方勤务部在各战区﹑集团军作战地域设兵站机构﹐负责各军﹑师的补给﹐由辎重部队运送前方。国防部建立後﹐由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设立的补给司令部和各省区供应局向前﹑後方各部队补给。
中华民国时期的军事制度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相适应﹐既保留有封建军制的残余﹐又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许多变革﹐这是与中国历史上各封建王朝的军事制度所不同的﹐也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大唐帝**制
一、初唐的府兵制度:
1、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将关中分为12道即12个行政区域;每道置一军共12军;又设若干骠骑府、车骑府分别隶属于12军。武德三年分别授予此12军军号:万年道参旗军、长安道鼓旗军、富平道玄戈军、酒泉道井钺军、同州道羽林军、华州道骑官军、宁州道折威军、岐州道平道军、邠州道招摇军、西麟州道苑游军、泾州道天纪军、宜州道天节军每军设将、副将各一人督率府兵且耕且战。
2、贞观时依隋制设府兵之最高统帅部门十六卫——其中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屯卫、左右骁卫这十二卫各领军府4o至6o不等军号分别为骁骑、熊渠、豹骑、羽林、射声、次飞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不统府兵;以及太子东宫六卫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诸卫率各领军府3至5不等东宫十帅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
太宗又分全国为十道:关内、河南、河北、河东、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全**府虽然由12卫和六卫率分领但同时又按地域隶属于道所以府兵有双重节制。12卫和六卫率领有军府但不得自行征调调兵须有皇命地方上不见命令不兵;十道及下属各州不直接领兵其对下属军府的职责是进行检查督促;各军府长官兵时须以鱼符为凭州、道长官参与合对;各卫、率所属军府不集中在一道、州一道、州的数个军府也分属不同的卫、率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结党和割据虽然缺点是不利于应急但笔者觉得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了。威服四夷屹然天下全仗于此!!!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军府长官改称折冲都尉副手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军府改称折冲府(即折冲于樽俎之间之意备兵而不用兵吾神往之~~~)其数目时有增减大约保持在6oo府左右府兵约6o万人骑兵约占十分之一。编制如下:
十道(检点士兵于)
||——上府(12oo人)-6团-12旅-24队-12o火
12||
卫||——中府(1ooo人)-5团-1o旅-2o队-1oo火
和(取兵于)——折冲府——|
六|——下府(8oo人)-4团-8旅-16队-8o火
卫|
率|——特府(15oo人)-5团-15旅-3o队-15o火
每火1o人设火长;每队5火共5o人设队正;每旅2队共1oo人设旅帅;每团2旅共2oo人设校尉;并分上、中、下府;另有特府乃武周为拱卫东都洛阳特设。
3、唐代府兵制度概况:
(1)兵员概况:
唐代府兵有内府和外府之分内府即‘三卫五府‘——亲卫、勋卫、翊卫而勋卫、翊卫又分为一、二两府内府卫士负责宫廷宿卫外府即各折冲府。府兵的选拔其时有三项标准:资财、材力(体力)、丁口而以资财为等级观念很严;三卫五府士兵由五品及上柱国以上官员子孙组成外府士兵由六品以下官及良家子弟组成;家中人口多、体力好的人21岁入役61岁出军三年一检点相当于终身义务兵本人享受免租庸调同时自备粮秣、短兵器战马和盔甲、长兵器由国家负担每年冬季以府为单位由折冲都尉指挥进行操练。
(2)勤务:
府兵平时分散在各地折冲府每年轮番到京城担任宿卫任务称为‘番上‘。兵部将距京城5oo里的折冲府兵分为5组每5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距京城5oo里至1ooo里的折冲府兵分为7组每7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距京城15oo里的折冲府兵分为8组每8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距京城2ooo里的折冲府兵分为1o组每1o个月轮流番上一次;这个规定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府兵的驻扎地距京城无论远近其实际服役天数(包含路途往返及实际宿卫时间)基本相差不大都是平均每月1o天左右;如果路途确实极远而影响到了府兵服役质量可以上缴一定数目的钱物来以资代番还可以连续执行两个月的宿卫任务来并番;如遇临时征远征作战战后可按作战时间免去其番上任务。如此即可保证府兵的训练时间不受干扰。
(3)衰亡:
唐初实行均田制时对于有军府的州很重视保证了兵源需要和军费控制但随着均田制的弛坏和农民逃亡兵源已近枯竭折冲府已无兵可交、不能维持番上;且府兵分布比较分散军官升迁缓慢、军士被卫将视为厮役也以无人愿入伍了。故天宝八年朝廷即实际上废除了这种制度。
二、彍骑:
府兵为初唐时期的主要的中央军但并不是唯一的募兵制一直与其并行(贞观至开元年间曾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募兵)比如说沿边戍兵既是大多为募来。开元十年因久无边事亦因限制边将日骄将6o万边兵裁撤了2o余万恰好此时府兵制度已经浸坏到了极点很多军府已经不能派出番上的士兵朝廷因此转而用募兵来解决中央宿卫部队的兵员问题从裁撤的边兵中拣选12万人直接隶于12卫不再派往其下属军府直接由本卫番上而12卫从此亦不再依靠各折冲府输送士兵了。这一由当时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募兵制的盛行使得彍(音‘锅‘)骑就此组建并直接代替了府兵!但是天下承平日久军备松弛、重文轻武原来募集的彍骑士兵待遇、素质、士气、训练均较地下既不象府兵自备资粮也没有明确规定由国家供给因此它属于过度性的军队仅存在了2o余年就只剩下了官员和空额历史极短。也有说法云彍骑是属于府兵的一种但从上述分析中笔者觉得还是应该区别开来。
三、禁军:
唐代南衙是中央官署的统称地处宫城之南称为南衙或南司16卫府属南衙由宰相负责文臣主兵事南衙卫士一般由各折冲府番上;宦官居北称为北衙或北司羽林亲军等禁兵属北衙由皇帝亲信宦官负责武臣主兵事北衙禁兵一般为皇帝、太子亲兵。有时南北衙兵将也会对调、互兼官职。
唐建国后高祖以太原从龙之兵3万作为宫城宿卫称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他们终身为皇帝亲兵、子弟相补、待遇优厚。总体来看禁军可以人为地分为5个系统第一是太宗选善射者百人组成的百骑以后6续更名为千骑、万骑、左右龙武军第二是太宗精选勇士组成的北衙七营以后6续更名为左右屯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统称羽林亲军设羽林大将军为皇帝之最亲信地位远高于诸卫大将军;羽林亲军在玄宗时因朝廷开边、许多悍将劲卒转投边兵追求军功而削弱了许多;第三是肃宗至德二年用追随其回到长安的禁兵子弟组成的左右神武军故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总称北衙六军;第四是肃宗为加强殿前警卫增置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当时约千人后扩编、改名为左右英武军、宝应军、殿前射生左右军、左右神威军、天威军。
第五既是中晚唐时期最主要的禁军——神策军。公元754年(天宝13年)朝廷为防御吐蕃新设一只边兵称神策军(兵员应为募集)为平安史之乱勤王后由宦官鱼朝恩掌管驻扎陕州收编了很多精锐的西北边兵兵额已上万;永泰元年吐蕃入寇鱼朝恩掌之驻扎苑中正式成为中央禁军又收编了许多精锐的藩镇部队分为神策左右厢德宗时又改为左右神策军两军主将为护军中尉、副将为中护军均为宦官并由此而确立了宦官统领神策军的制度同时边兵往往归神策军指挥称为神策营神策军也于此时达到了极盛。神策军除负责宫廷宿卫外同时还兼负防御外敌、平灭内患之职公元783年剿灭泾原叛兵一役殊死作战、克建奇功最后展到拥兵15万。但这是皇帝通过家奴之手掌握的部队除亲信宦官外其他官吏不能插手阉人气焰日盛、难以节制、逐渐大权独揽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不断为神策军增加粮饷、提拔军官致使神策军耽于享乐、兵无斗志予藩镇以‘清君侧‘之口实屡屡举兵向阙皇帝不得已只好靠杀宦官以求藩镇退兵朝廷威严尽失。至晚唐时五部禁军均已兵微将寡、名存实亡了。
四、藩镇:
1、唐初时道相当于现在的军区长官为大都督(战时出征称大总管)又以守捉、军、城、镇作为不同等级的边防军分区其长官称为‘使‘有时一部分都督以钦差身份持节上任至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以节度使为固定官职取代‘使‘时仍只有统兵权;玄宗时沿边以数州为一镇设九节度使、一经略使藩镇既指节度使及所部军队长由重臣出任赐双旌双节、揽军政大权十镇共拥兵4869oo人:
藩镇名所在地职责军力
安西节度使今新疆库车管理西域24ooo
北庭节度使今吐鲁番防御突骑施、坚昆2oooo
河西节度使今甘肃武威隔离吐蕃、突厥73ooo
朔方节度使今宁夏灵武防御突厥647oo
陇右节度使今青海乐都防御吐蕃75ooo
剑南节度使今成都防御吐蕃、绥靖南夷39ooo
岭南五府经略使今广州绥靖南夷154oo
河东节度使今山西太原防御突厥55ooo
范阳节度使今北京防御契丹、奚914oo
平卢节度使今辽宁锦州招抚室韦、靺鞨375oo
2、藩镇军中按兵源分有以前分番服役的健儿、罢诸州团练使后新组建的团结兵和地方乡兵;按构成划分有只领的外镇兵、属下州的郡兵、屯于藩镇帅府内宅的内院兵;最重要的是牙兵又称衙兵藩镇之最亲兵极为精锐负责保卫衙城和藩帅是藩镇军的核心力量。
3、节度使权限过大亦有身兼数镇者终至酿成安史之乱。乱平后以前为平叛新设的和归附的藩镇林立兵将久镇一处导致节度使出现世袭现象、尾大不掉朝廷无力节制;而一些忠于王事的藩镇因宦官监军掣肘、国家粮秣供应不及时也倍受钳制。噫藩镇!军制之毒瘤也!
欢迎阅读其他类型小说《小寒资料集》精彩小说尽在第九中文d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