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延安使者(2/2)
得知延安委派潘hn到南京,刘明和秦凯就决定,把特战小队派出至预先分析过的可能经过的路线上。
这个特战小队,总共被派出四十多人,以六人一组。在这条通道上,每隔二十公里就设立一个观察点。
潘汉年一到金坛,我方就发现了,一路尾随,一路暗中保护。而特战小队这一系列的行动,潘汉年一无所知,他的警卫员也一无所知。
再到前面,就将进入日占区,为确保安全,张勇当机立断,拦截住潘的行程。
一行人,往前走了一段,有一个岔路,路口又有几个同样装扮的人,指引着大家进入了一片林间空地。
如果不是当地人,一眼是不会发现这条路的。而进了这条岔路,再往里拐,是一排排树形成的自然的一堵墙。虽然是冬天,但树的密度很高,再加上地势高低起伏,十步以外,要想再看到前后有没有人,就很困难。过了这道树的屏障,里面的这片空地,进可攻,退可守。
潘汉年对这片空地四周围打量了一番,对这些人选择这样的停留地点非常满意。虽然并没有长期在部队呆过,但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行家,一个善于山地作战的行家,所作出的选择。
找这样的地形,对于特战小队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了。今天凌晨,日军大部队都已经离开了南京,整片地区,我军直升飞机在五百米高空就可以巡航。要找到这样一块林地,就不难了。
按照行动方案,他们将在此建立宿营基地,同时,与总部取得联系。天黑后,由南京派直升飞机过来接应。
现在虽然是白天,但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暂作停留,也是稳妥之计。
安顿下来的一行人,马上用单兵电台和秦凯取得了联系。秦凯指令:务必保证潘hn同志的安全。
其实就是他不发这个指令,特战队所有人,都会不惜以生命和鲜血,去保护这位*历史上功勋卓著的地下工作领导者。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潘汉年就是一座丰碑!
很多人很小的时候,就读到了有关他的故事,他那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风度,机智顽强的作风,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在他生命的后半程遭遇的不公,都记忆犹新。
而眼前,他们看到了心中的偶像,这样一位英雄,一位传奇人物,他们能不用生命去保护吗?因为他的到来,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变了,抗日战争的格局就要变化!所以,每个人都深知责任重大!
而潘汉年现在却是一副好整以暇的模样,和张勇拉起了家常。
“小张啊,你很年轻啊。”
“嗯,报告首长,我今年26岁。”
“呵呵,你是哪里人,现在是什么军衔?”
“我今年二十六岁,丹徒人,也就是本地人,在*中,我的军衔是少校,所属军种是陆军特勤部队。”
“哦,特勤是个什么样的部队?”潘汉年头一回听说这样的部队,很好奇。
“特勤部队是一种正规的说法,简单的说,就是特种兵。主要执行的任务是敌后侦察,捕俘,小规模突击和保护重要人物。”
潘汉年听了,吃了一惊,心说:这是一支非常成熟的部队啊。国民政府有侍从室,那个叫特勤,我知道。而这支南洋来的部队,在这种严酷的战争状态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兵种,很显然,这支部队相当完善。某种程度上,已经大大超出了*领导下的b路军和新s军的部队建设水平。
吃惊归吃惊,但脸上还是不动声色,接着问:“你是当地人,怎么会参加南洋的部队呢?”
“报告首长,南洋主要是以资金作后盾,而部队成员基本都是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我是当地人,但属于南洋支队一点也不奇怪。”
有关于南洋部队的一些对外解释,萧一林是作了细致考虑的,把外界可能问到的问题都作了先期预想,也整理出了一套听起来合乎情理的说词。因此张勇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潘汉年并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来。
“张勇啊,部队现在在南京有多少人啊?”
“报告首长,这个问题已超出我的回答权限,我无法回答。请原谅!”
“呵呵,没关系,我也是随便问问。”
……
在这几个小时里,特战队员们严密地守卫着,而其中有几个人前出离此地较远的距离进行外围警卫。每隔两个小时,向总部报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