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构思(上)(2/2)
楚逸苦笑,问道:“米哈伊尔弗里德曼,这个名字你听说过吗?”
箫妮放过楚临安,没好气地说道:“七大寡头的赫赫大名,在俄罗斯呆了这么久,谁没听过?”……
俄罗斯政府在内外交困形势下,在十七日贸然决定,推出了三项强硬的应急措施,即: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调低卢布汇率的上限到9∶1。这实际上是将卢布兑美元的汇率由6?贬至9,贬值5o以上,市场有此预期,以后卢布汇率必然大跌,1o天内跌到2o~21∶1,将稳定了3年多的卢布汇率一下冲垮了。
第二项延期9o天偿还到期的外债,估计有15o亿美元。
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将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价值达2oo亿美元的国债转换成3、4、5年期限的中期国债。在转换结束前,国债市场暂停交易。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立即引起舆论大哗,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干脆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老百姓挤提卢布以兑进美元,或者抢购消费品。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
西方报刊已惊呼“俄罗斯金融寡头们的没落”。它们前期为牟取利差,曾大量借取利率较低的外债,估计共约3oo亿美元,兑为卢布后,购进高回报率的国债券。现在卢布贬值,国债券又要由高利、短期转换为低利、长期,里外损失巨大。仅金融七巨头之一的农业银行当时就握有相当于1o亿美元的国家短期债券,顷刻之间不值几文。
到此时,商业银行中有一半濒临破产。俄罗斯的农业银行和国际商业银行已被暂时置于中央银行管理之下,其余几家大银行不得不将自己的商业账户转移到俄罗斯储蓄银行。由于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组成中左政府,金融7巨头与政治关系基本被割断,势力大为削弱。
美国对冲基金染指俄罗斯金融市场,并在俄八月17日那次汇市大跌、股市崩盘、国债停市中遭到了巨大损失。外国投资者在这次金融大风波中约损失33o亿美元,其中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即对冲基金亏损25亿美元,索罗斯量子对冲基金亏损2o亿美元,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亏损4x亿美元,现已面临被德意志银行合并的可能。现行的对冲基金借巨资进行金融投机,一旦失利,提供贷款的银行即闻讯逼债,甚至惊动政府出面救急如美政府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由原来的“暗箱”操作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引起多方面惊恐,形成连锁反应
短短几天之内,俄罗斯政府将自己建立起来短暂信誉连带着前苏联那个曾经的级大国的余威全部顺势殆尽,这种颠覆性质的崩溃使得俄罗斯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炒家两败俱伤。
而受此影响,曾经显赫一时的“七大寡头”当中,除了古辛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之外,斯摩棱斯基的“都储蓄——农业银行”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俄内务部调查局开始调查斯摩棱斯基非法经营案件。为此,斯摩棱斯基不得不跑到维也纳去避难,维诺格拉多夫的莫斯科国际商业银行遭到致命的打击,马尔金担任总裁的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遭受重创。
而霍多尔科夫斯基以及米哈伊尔弗里德曼由于早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开始将事业重心转移到石油以及其他领域,所以虽然也受到不小的波及,但总算是挺过了这一次难关。
由于这次来到俄罗斯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所以楚逸在交易室里更多的时间都是箫妮一人在分析操作,由于俄罗斯的政策风云突变,箫妮也变得有些神经兮兮的,是不是盯着电脑屏幕就会突然大叫起来。
“楚逸,你这个臭小子!多好的机会啊!”
每当听见箫妮的抱怨声,楚逸都只能和楚临安相视苦笑,谁叫女人是最不可理喻的动物。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南端一角,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投机资本抛空的八月股指期货合约,将价格由入市前的661o点推高到24日的??点,涨幅过8%,高于投资资本??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但金融狙击手们仍不甘心,按原计划,于八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八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八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箫妮最终还是耐不住寂寞,决定收拾东西立刻飞往香港,因为经过了楚逸的提醒,箫妮对于这次香港金融保卫战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思路。
楚逸并不担心箫妮在香港不适应的问题,不管怎么说,作为粤州一把手的千金,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或多或少还能享受不少特权的,不过楚临安还是留了下来,在楚逸找了百般借口还有楚临安签订无数“屈辱条约”之后,箫妮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坐上了飞机。
楚逸之所以决定继续留在俄罗斯是因为要确定回到国内以后,两人在俄罗斯资本市场上所得到暴利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过程才能更好的挥作用。
既然有了一大笔的资金,楚临安原先的事业就显得有些小格局了,楚临安一开始是想将将企业注册在俄罗斯,再次之就将企业的注册地放在香港,楚逸原本也是这样想的,毕竟俄罗斯这里,小叔还是有很多商业伙伴的,人际关系也比较扎实,各种渠道都比较熟,然而思虑一番之后,楚逸还是委婉地告诉楚临安,他并不赞成这个建议。
俄罗斯完全不同于西方,这里遗留着太多苏联时代的影子,所以很多事情并不完善,还有就是未来十年内,俄罗斯人对于中国商人的怀疑目光以及之后的所作所为,让楚逸对于俄罗斯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