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圣驾出京(2/2)
金辇过后,是太子的银辇。锦衣卫副指挥使、镇抚司镇抚、大太保杨尚贤及其他七八位太保爷都穿着团花锦簇的绯红色官服,带着两百名镇抚司校尉,手按腰刀护持在圣驾左右;是朝廷三品以上的文武大员,由于是给皇上护驾,无论是送行的严嵩、徐阶,随行的李春芳、马宪成这四位内阁辅弼重臣,还是那些六部九卿,都一律骑着马,后面也不张伞擎盖,按照品秩官阶次第排列,并辔而行,缓缓地跟随在圣驾之后。
再往后,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御林军。军将兵士们都顶盔贯甲,手持金瓜、节钺、、大刀,在春日明媚的阳光下光灼灼,亮闪闪,端的是灿烂辉煌,威仪不凡。
隔着碧纱窗看到外头那些如痴如醉的百姓,坐在金辇中的朱厚熜不免洋洋得意,便吩咐陪侍左右的吕芳打开金辇的门,起身站在了门口,向着送行的百姓挥手致意。亲眼见到万民君父向自己挥手,百姓们越地兴奋鼓噪起来,一街两行男女老幼山呼海啸般地高唱:“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许多人还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多么善良的百姓啊!朱厚熜心中慨叹一声,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了
圣驾浩浩荡荡数千人,又带着数不清的仪仗法器,行进十分缓慢,用了近一个时辰才出了德胜门,至此便加快度,赶到了丰台。
按照朝廷规制,天子出巡狩猎,京城各大衙门六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要郊送至丰台,恭祝皇上一路顺风,早日得胜还朝,皇上赐宴于文武百官。这本是御驾亲征的礼仪,既然皇上将演习视为“不流血的战争”,礼部照此安排,倒也不算是小题大做。因此,那些没有资格陪同圣驾出城的三品以下官员早早就赶到了丰台。可是,他们左等右等,朱厚熜却未按照原来的安排出面接见,只让鸿胪寺照例赐宴,由奉旨留京打理政务的严嵩、徐阶两位内阁辅臣主持,并勉励诸臣工恪守臣职、尽心国事。
文武百官都是莫名其妙,众说纷纭,有的说是送驾百姓因得睹天颜而过于激动,生了踩踏事件,死伤了好几十人,败了皇上的兴;有的说是皇上不喜奢华排场,要与禁军将士们同吃同住。只有吕芳、陈洪等貂铛贵宦和严嵩、徐阶等为数不多的几位朝廷辅弼重臣知道,皇上要去探视骤然病的庄敬太子,无法按照原定计划与文武百官宴饮话别。
嘉靖二十三年,鞑靼犯境,兵困京师,朱厚熜御驾亲征于德胜门外。战事正酣之时,京城却出了薛林义、陈以勤谋逆夺宫之变。是夜,逆党得到在宫中失势的内宦石详等人之助,诈开宫门,冲入大内,要胁持太子登基,夺去在城外御敌的朱厚熜的权柄,尊为太上皇。严世蕃出城报讯,朱厚熜立刻带营团军杀进城中,顷刻间便控制了局面。但是,眼看薛、陈二逆就要束手就擒之时,参与谋逆夺宫的内宦石详却在坤宁宫放起了火。宫中建筑多是木制,又多有幔帐纱帘等易燃之物,一时火势大盛,几致无救,方皇后被活活烧死,大明王朝的储君、年仅十岁的庄敬太子幸有陈洪冒死相救,保住了性命,却因受到过度惊吓,变得痴痴呆呆,身子骨也十分孱弱。这几年里,不知换了多少太医、用了多少好药,总也不见大好。今日,受命监国的庄敬太子为出巡狩猎的父皇送行,被百姓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吓到了,不禁又想起了脑海深处那永远也无法磨灭的惨痛记忆,在银辇之上又哭又闹,一直闹到丰台也不曾停歇。身旁的内侍宫女怎么劝也劝不住,赶紧奏报了皇上。
虽说庄敬太子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总也有一点感情;而且,那个脾气禀性酷似自己在另一个时空的野蛮老婆的方皇后生前对太子视为己出,她身为国母,却惨死于火海之中,为了稳定动荡的朝局,还迟迟不得丧,如此的悲惨遭遇都是因自己贸然推行新政而起,让朱厚熜在自责之外,更对方皇后和庄敬太子二人多了一份愧疚。因此,闻说庄敬太子骤然病,朱厚熜心里十分难受,根本顾不上匆忙赶去探视,只见庄敬太子躲在银辇的角落里缩成一团,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火火好大的火母后,好大的火”见他进来也不行礼请安,显然已经不认识这个身穿龙袍冠冕的人是谁了。
朱厚熜一时悲上心头,流着泪水长叹道:“千错万错,都是朕一个人的过错,上天要责罚,就责罚朕一个人好了。孩童何辜啊”
吕芳、陈洪等人都在强压着悲痛,劝慰他说:“主子且不必自责,有我大明列祖列宗护佑,太子殿下必能康复如初”</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