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应对之策(2/2)
雪斋禅师毫不犹豫地说:“既然出兵讨伐尾张、美浓胜券在握,贫僧出不出阵都无关紧要。那么,贫僧愿意替主公走这一趟。”
雪斋禅师主动请缨要出使明国,令今川义元大为惊诧,忙说道:“师傅,曰本与明国远隔重洋,此去舟车万里,你这么大的年纪了,身子骨可经不起这样折腾。还是派别人去吧。”
“多谢主公挂念。”雪斋禅师恳切地说:“明国一向自视为天朝上国,视我日出之国为蛮夷之地,更与我们今川氏素无往来,如何与之交涉,没有先例可遵循。贫僧担心,如果派的人把握不好礼节、言辞的分寸,要么被人视为软弱,留下笑柄;要么激怒明国,断绝了朝贡贸易之路。这两种结果,不论哪一种,都不利于主公掌控天下之大业。所以,还是贫僧去的好。”
今川义元想想,觉得叔父说的有道理,家中诸人之中,的确找不出来第二个适合出使之人,只得叹道:“那就拜托了。师傅打算什么时候动身?”
雪斋禅师说道:“既然主公同意,贫僧就尽快动身为好。早日去京都,可以就近查探近畿诸国的动静。别人倒也罢了,三好长庆却不可不防啊”
“师傅说的是。可是,”今川义元忧郁地说:“尾张生乱,我们去往京都的路途已被阻断,还是等我出兵打下那古野城之后,师傅再动身也不迟。”
雪斋禅师连忙说道:“如今春耕在即,这可是关系到领地所有人一年生计的大事;而且,领民们更不愿意任由自己的土地荒芜而去打仗。所以贫僧以为,出兵之事万万不可仓促,最早也不能早于五月,一定要等到领民把今年的稻谷种下去之后,才能征召他们出阵。”
犹豫了一下,雪斋禅师又加重了语气说道:“明国上古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还有一句话‘为将者不可以怒兴兵。’以我骏河今川氏的实力,打败尾张织田氏和美浓斋藤氏易如反掌。但若是轻敌冒进,胜负之势或许就有了变数。”
今川义元点头应道:“师傅说的是,我记住了。只是,不从兵,师傅如何通过尾张到京都去?”
“贫僧上洛,6路不通,可以从三河那边走水路到伊势。”雪斋禅师笑着安慰既是主公、又是侄子,还曾经是自己弟子的今川义元:“如果那位五峰先生肯帮忙的话,贫僧便有机会去明国,要坐船走上万里的海路,从三河到伊势那点水路可算不了什么。”
注:分国法——又称为战国家法,是战国大名为了支配自己的领地(即分国),所自订的一套法律,以之确立领主统治权,推动领国统治。今川氏的分国法名为今川假名目录。</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