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上)(1/2)
“放弃宛城?”曹丕、曹彰三兄弟几乎在同时惊呼起来连华歌等人都大为不解地看着荀彧。
“父相还在宛城如何能够放弃?”曹彰性烈如火第一个提出质疑不过他还算顾忌荀彧的身分语气不那么尖锐。
“请荀公明言!”在三兄弟中曹丕最为成熟虽然同样不解但仍能保持冷静。
“我这里所说的放弃是指在丞相从宛城脱困之后……”荀彧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原本按照文和的计划应该是汉中、西川、南中同时对荆州施压以泰山压顶之势迫使张飞回援。纵然张飞能耐通天要退却这三路大军至少也得有数月时间。有这数月时间我军便可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来化解刘备此次的全面北犯。这一次的机会一旦失去刘备再想北犯就绝非易事了。然而西川这一块如今已经指望不上。南中蛮军虽然悍勇但不晓兵法韬略让他们锦上添花或许绰绰有余冀望他们力挽狂澜极不实际。而且从张飞这多日来不动如山的情况看来很可能他在荆州已有所安排。如果去掉西川和南中两路单靠夏侯征西恐怕是动不了荆州根本的何况还有个张鲁在旁牵制。”
听着荀彧详细的分析解释曹丕等人不住点头。
“粮草缺乏无法久持这是我军最大的软肋也是造成丞相身困宛城的最主要原因。张飞乃当世名将自然看得出我军的弱点他以丞相为饵吸引住我方6、7万大军但却既不寻求战。也不后退只是维持僵持局面目的正是不断地消耗我军粮草。到粮尽的那一日我军自然就不战而溃。”顿了顿荀彧继续说道。
“不如以大军与张飞决一死战!”曹彰怒冲冲地说道。
“荆州军目前战局占优其士气正盛而我军士气相对低落而且又多有顾及。若是贸然寻求决一死战。宛城必成我军伤心之地。”荀彧摇头说道“若仅是兵力损失还不足为虑只怕大败之后引起军心民心之震动动摇丞相的根基。而且某些不轨之徒也会伺机相击。”
董昭、陈群、钟繇等人互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担忧顾虑。
“荀公地计划是怎样的?”曹丕略一思索后急切问道。
“由于已无法指望张飞主动撤军丞相再继续留在宛城只会徒增危险并且还会困缚住我军手脚。”荀彧沉声说道。”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接应丞相撤出宛城。”
“怎么接应?”曹彰愕然问道。
“调集大军对准宛城某一方向施以强攻丞相同时率军突围。如此里外配合。应当有八成把握能能接应丞相安然撤出宛城。”荀彧面色微沉说道“不过这条计划有两个不足之处————其一大军强攻一面可能会遭遇荆州军的围击伤亡恐怕不小:其二宛城只能拱手让予张飞!”
“荀公您不是说不宜与张飞死战么?”曹丕稍觉费解地说道。
“目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决一死战是以击败张飞和荆州军为目的。这个无法在宛城达成;我所说的只是以外围强攻接应丞相突围而已。”荀彧冷静地回道。
曹丕兄弟和董昭等大臣谨慎地商议后相继对荀彧的计划表示了认同。
“文若仅靠曹都护(都护将军曹洪)的兵马似乎不易达成这一计划是否还需要增调兵马?”钟繇沉吟着说道。
“恩!”荀彧微微点头“暂时能够动用地兵马也只有屯驻河东的匈奴中郎将牵招部那5ooo骑兵了!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锐。能够倚仗得上!”
“那就即刻征调牵招南下吧。荀公我有一请求希望能够亲自接应父相脱困!”曹彰殷切地向荀彧请求道。
“……那好吧三公子就将留京的虎豹骑一起带去!”略一踌躇后荀彧还是有些为难地答应了下来“对了还要给夏侯征西传书一封让他紧紧盯住西川那边……”……
章和二年四月十九日张任、严颜誓师讨伐刘璝、吴懿、张松等人的消息由飞鸽传到了我这里。
“川中大战起矣……”庞统以指节轻弹手中绢书似笑非笑地说道。
“打得好这下不必担心西川的威胁了!”文聘却是毫无顾及地大笑了起来“打得越厉害越好哈哈哈……”
“仲业益州人跟咱们一样都是娘生爹养。这一仗打起来也不知要死上多少人不要这么幸灾乐祸……”黄忠捋髯出声止住了文聘的大笑。
“不知张任、刘璝这两方到底谁能获胜?”赵云沉吟着说道。
“以军力看这两方应该大致相当;以统军者来看张任、严颜是川中的上等将才刘璝一方应该没有人能与他二人比拟:以人心来看暂时恐怕也难分上下;以宗族门阀的支持看刘璝却是占据绝对上凡……”庞统轻拈短须笑着分析道“以我猜想短时间内张任会压制住刘璝;但张任如果没有办法在这段时间里彻底解决刘璝粮草的难题就足以拖垮他。不过这场川中的内战注定不会只有他两家参与。若有外来力量介入情况就说不准了。比如夏侯渊若突然从巴西出兵攻击张任地侧翼则张任必难逃一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