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下)(1/2)
建安十二年八月二十四日黄昏大哥携徐庶在马岱兄弟、庞德所率千余铁骑的护卫下赶到襄阳坐镇起荆州大局。
庐江方面则由征南大将军府司录孙乾征南大将军椽、典农中郎将张懿征南大将军属、军议校尉鲁肃以及辅汉将军龚都共同署理军、政事务。(注:同为开府将军的属官长史、司马、司录“椽、中郎“属、列曹参军。所以孙乾的职位要高于张懿张懿高于鲁肃。诸葛亮和庞统比较特殊既担任前、右将军府长史而原先征南大将军府左、右司马的职位也没有卸任。)大哥赶到襄阳时张鲁恰好第三次遣使求援。巴西的全境已经尽落曹军之手目前曹军与杨松叛军正对巴中起猛攻。
张鲁一面谴其弟张卫据险而守一面正准备继续向东退却。情势已到相当紧急的关头出兵救援已是刻不容缓。是夜大哥列席我主持了出兵前的最后一次议事就随我出征汉中、及留守荆州驻防的人选、军队粮草辎重的供应运输战争期间荆州对内对外的一系列对策等做了详细的商议安排。
大约到戌亥之交议事才告结束。众人散去后我和大哥又在刺史府书房内谈了近两个时辰后才秉榻歇息。翌日清晨巳时一过襄阳西城外大哥神情庄重地完成了祭祀天地鬼神的仪式随即朝司仪官吏点了点头。沉闷雄浑的牛角声突然响起声音直冲天际。我顶盔束甲矗立乌锥神驹之上听得号角声。拱手抱拳向祭台上的大哥行了一礼大哥微笑着点了点头。
拨转乌骓我将手中令旗轻轻前挥整装待的庞大战争机器缓缓起动朝上庸方向行进而去。这一次自襄阳随我出征的大军有三万五千人其中包括朱桓地狼牙营沙摩柯的无前飞军马岱的铁骑。此外。
到达上庸之后。我还会从黄忠的部众中抽调一部。从上庸进入汉中一路山路崎岖、地势险恶一般骑兵无法适应这样的山路行军作战的要求这次我索性就将赵云和风骑营留在了荆州。相形之下马岱和他的铁骑由于以前有过不少山地作战的经验。所以不存在什么适应地问题。
而因陈到需要扼守新野所以虎熊营也没有征用。庞统作为右将军府长史兼司马。随车出征参谋军机。向上庸行进地途中我向阎圃询问了汉中的一些较为隐秘的情况。阎圃在转达了张鲁的迫切求援之意后。便带着点恳求催促意味留在了襄阳。
一直到大军真正出动他才彻底地松了口气回我话时面上满是感激之意。汉中地政权很有些政、教合一的意思张鲁既是朝廷任命地汉宁太守、镇民中郎将同时又是一个宗教领袖。要了解张鲁就不得不提及“五斗米教”。
“五斗米教”又称为天师道创始人是张鲁的祖父张陵又名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县人传为留侯张良九世孙生于吴郡天目山。此人少小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后任巴郡江州令。
不久弃官隐居洛阳北邙山。章、和二帝屡征不就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鄱阳溯流至云锦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其闻巴蜀瘴气为害遂与弟子赴蜀郡鹤鸣山传道。永和六年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所以称为“五斗米教”。
张鲁本人其实也算个很了不得地人物。早年的他曾通过依附刘焉夺取汉中随后又与刘焉之子刘璋反目凭汉中(包括汉中和巴郡两郡)割据一方。
张鲁以“五斗米道”教化百姓辖下百姓几乎人人信教供奉道君。在教义的劝导约束下汉中社会稳定道众安居乐业几乎成了汉末的一方“乐土”。以张鲁的能耐保守一方与刘璋划地而治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如果将对手换成曹操或是大哥恐怕就不是他所能抗衡的了。无论谁占领了汉中要想真正安定下来倒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汉中政教合一的特殊情形就决定了张鲁身份的重要性。想稳定汉中就必须借助张鲁。想必曹操如今也在争取让张鲁投降不过幸好张卫、杨任等人都坚决的主战派连阎圃也不希望就此归降曹操这才坚定了张鲁抗战之心。
二十六日黄昏大军赶至上庸。稍事休瞽半日后我留下文聘、向宠二人镇守上庸同时抽调黄忠本人和5ooo驻军随后大军迅折向西南向巴中行进。巴中绥定县心中惶惶的张鲁还没有等到援军却先收到了曹方的劝降书。劝降信的落款处是曹操的大名并加盖了大汉丞相的印信曾与曹操有过几次通信的张鲁并不甚费力地认出了写这劝降书之人正是曹操本人。
曹操表示对汉中用兵并非是与张鲁有私人恩怨而是为社稷大局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请张鲁不要心怀惊惧。同时曹操向张鲁承诺只要张鲁愿意投降可以授其镇南将军封阀中侯而且张鲁几子亦皆可封侯。曹操的承诺不可谓不优厚情知无力对抗的张鲁还真有些动心了而他身边的一些近臣也劝其慎重考虑。
“谁敢再让我大哥投降曹操我现在就剐了他!”张卫抽出身侧配剑恶狠狠地盯着那几个近臣。几名近臣皆噤若寒蝉再不敢说什么。
“公历。把剑收起来。堂上舞刀弄剑成什么样子?”张鲁相貌威严有度不过眼下精神却显得委靡冲张卫挥了挥了手有些无奈地说道。
“哼……!”不敢不听兄长的话但张卫却不愿放过那几个近臣冲他们怒瞪一眼后用力将剑插回鞘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