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佳人远思(2/2)
杨坚对这个儿子越来越满意从杨天请求出征时起杨坚就有一种预感自己这个儿子恐怕会一飞冲天才答应让杨天的要求只是没想到杨天竟然做得比他想像中还要好。不过杨天立下如此大功却未免和自己韬光养晦的策略不符。让杨坚有点头痛。
周宣帝得到杨天大胜的捷报也是大为高兴他昨晚难得的连读了数遍不停的叫好今天破天荒的主动从后宫走了出来召集大臣商量对杨天封赏之事在他看来杨天是他地小舅子。十四岁就取得如此大的功劳这也是他慧眼识才。
朝会一开始周宣帝就让郑译宣读杨天地奏章这份奏章虽然是昨晚收到的但在周宣帝看过之前早有许多大臣先行看过所以大家丝毫没有感到意外。
“各位爱卿普六茹勇小小年纪立下如此大功该如何赏赐为好?”
深知皇帝心意的郑译马上道:“禀天尊普六茹勇当重赏。大大重赏。”
宇文赟激动起来:“不错那就封普六茹勇博平郡公加柱国大将军如何?”
众臣愕然郡公也就罢了反正是虚衔。可是十四岁就加柱国大将军那也太快了只是许多大臣看到宇文赟难得高兴又与杨坚交好的面上不便反对可是要让他们赞同总觉得太荒诞谁也不愿开口一时之间竟然冷了场。
宇文赟顿时不悦:“诸位爱卿普六茹勇仅二千人就立下如此功。难道不该封赏别以为本天尊不知道当初若让你们带兵一个个定然推三阻四如今看别人立下功就成了哑吧。”
柱国大将军可领两府兵力尉迟顺怎么也不愿意普六茹家的实力又增强硬着头皮道:“禀天尊普六茹勇少年英才只是年龄还小。以后必定会立下更多功实不宜现在就以柱国大将军托之。臣听说普六茹勇已和元宝矩之女订亲不如多赏金银财物封宝矩之女诰命让他们风光成亲。”
尉迟顺的话语说得明白现在就封杨天为柱国大将军以后再立功就不好封了宇文赟顿时迟疑起来。
杨坚走了出来:“禀天尊臣有话。”
“爱卿若有什么要求尽管讲只要合理本天尊一定答应。”
众臣都羡慕的看着杨坚心想普六茹坚已是大前疑女儿是天元大皇后儿子又如此英武随国公府恐怕要一代比一代兴旺中大夫颜之仪却紧皱眉头外戚势力如此之大恐怕不是什么好事不过颜之仪也是皇帝东宫旧人向来被皇帝视为心腹知道皇帝所扰地是那些皇叔才会拼命加强外戚势力立五名皇后倒也不是完全胡闹。
杨坚道:“尉迟柱国所说在理犬子年龄还小不宜多封赏臣家中近日颇为节据天尊只需多给财物臣感激不尽。”
众臣都露出一丝微笑谁也不会认为随国公家真会缺财物显然这是行韬晦之计普六茹坚不愿自己儿子太过锋芒毕露。
“这……”周宣帝有点不好意思刚刚自己说过要封普六茹勇为柱国大将军转眼又推翻只是尉迟顺的话也不无道理周宣帝还是决定顺水推舟:“即如此封普六茹勇为博平郡公赏绢五千匹钱万贯其余有功将士等博平郡公回京后再封赏。”
“谢万岁。”
封赏完杨天周宣帝兴致勃勃地道:“各位爱卿既然突厥人已败走那先前准备的财物和亲事是不是可以免了?”
几名老臣大急大周和突厥人交往频繁对于突厥的汗位之争也有所了解虽然这次将突厥人打败但损失数万人对于突厥人远没有伤筋动骨沙钵略只所以主动退让是怕损失太大无法回草原交待只是大周一旦反悔就等于将沙钵略逼到绝路不得不对大周全军进攻。
上柱国于翼连忙站了出来:“禀天尊国不可无信既然与突厥人签订了合约我朝当遵守才是请天尊三思。”
许多大臣也一同道:“请天尊三思。”
于翼是从西魏时来的老臣曾经和本朝太祖都平起平坐宇文赟只是心血来潮突厥人要的财物并没有放在心上见于翼和众臣反对不再坚持:“好了好了即如此就按前约给突厥人交付让他们尽快返回草原去。”
“天尊英明。”
周宣帝随即又处理了几件政事掂记着后宫的美人在龙椅上顿时坐不住迫不及待的宣布散朝重新回到后宫。
下了朝郑译刘昉等人纷纷向杨坚道贺杨坚一一还礼下大夫高颎等众人都离开却悄声道:“随公令公子锋芒太露恐非好事。”
杨坚点头:“本公也没想到犬子会如此一鸣惊人所以才推掉皇上的封赏。”
高颎摇了摇头:“没用令公子才智已露恐怕会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
杨坚一惊:“独孤公你莫非有什么对犬子不利的消息。”
独孤是高颎赐姓高家父子与独孤信极为亲密独孤信曾认高颎为子侄常呼之为独孤颎。
高颎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赵王马上就要进京了。”告辞而去。
望着高颎离去的背影杨坚咀嚼着他话里的意思赵王杨坚当然不会忘记将赵王之女嫁给突厥人还是他的主意没想到却引得这个赵王借机进京。当初真得所料未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