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 战争浪潮(2/2)
龙剑铭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微笑了一下道:“俄国人应该很清楚帝国的立场了没有必要再多次一举。他们能够给维也纳那样的电报证明了维特政府已经有了对帝国动向地清醒认识。只要俄国足够强势战争就必然扩大。这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强调地就是中立和和平就是阐述我们以展经济改善民生为第一要务地立场。可以这样告诉世界即使欧洲爆战争那也是欧洲人的战争。至于在下面怎么做我想外交部的计划已经很详细了。诸位不要有一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事情的展完全在帝国的控制之下世界大战必然爆就在下个月!”
龙剑铭能够明白众人的心思其实他也有患得患失的情绪。经营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等待这样一个机会只有这样一个机会才能使大中华帝国快地走向强大。现在机会就要从预测、从计划变成现实存在的东西了恐怕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仔细地打量了又打量这个世界和自己惟恐出现了什么砒漏。
皇帝的信心立即感染了所有的人连“战争必然在下个月爆”的话都听到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各自按照各自部门早已经拟订好的计划行事就成了!……
此时的欧洲的权力者们并不象北京那个神秘的办公室里的人们那样能够非常清醒地看到事实真相能够把握局势展的脉搏甚至能够猜测到结局。各国皇室、政府、外交人员们在忙碌着还在试图用政治的、和平的手法来调解战争危机。尽管几乎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国中都有一种想开战解决一切矛盾的冲动但是理智在告诉这些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们战争的魔盒一打开谁也不知道世界将要在战争中走向何方?他们同样存在一种更严重的患得患失心理同样需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地避免战争。可是潮流所向浪潮汹涌战争已经蓄势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了战争的洪水巨浪只需要一个小小豁口就可以摧垮最理智的人的理智!从而席卷欧洲甚至席卷全世界!
欧洲长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对立和长期的亚战争——军备竞赛在金融危机、巴尔干危机的挑逗下让人们在不情愿战争、不想扩大战争的心态下走向战争……
1914年7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向维也纳和柏林建议提出由英、德、法、意四国来调停奥塞不和。拍林很干脆地、没有给爵士任何颜面地拒绝了。德国人用奥塞争端是该两国的事务为由把英国外交大臣的提议直接扔进了废纸萎。
7月27日格雷再次向拍林提出调停建议。这个时候的德国皇帝也许想到战争会扩大会造成英德之间的残酷较量因此让他的政府总理贝特曼霍尔韦格与盟友商量。奥匈帝国没有马上答复。
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29日奥匈帝国外交大臣才答复德国总理说:“我为没有考虑格雷爵士的建议而遗憾因为事态的展已经压迫奥地利必须走向战争。”这个马后炮显然是不起作用的对盟国的一个所谓的交代但是外交大臣莱奥博尔德·冯·贝尔希多尔德伯爵和康拉德将军实质上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个建议的打算。在德国皇帝和政府总理的保证下他们已经把渴望了很久的战争视为必须。真正令人遗憾的是这两位奥地利人在四日在对塞尔维亚宣战后的第二天仍然天真的认为俄国会在德国的钳制下无所作为。为了让他们老迈的皇帝在宣战书上签字两人甚至编造了谎言说“塞尔维亚军队已经开始向奥匈军队进攻。”
两个野心勃勃而无知的人就这样利用谋杀事件把整个欧洲甚至整个地球推进了战争的旋祸。
就在奥地利人答复他们的盟友的同时俄国宣布总动员。这样一切力图使奥塞争端局部化的努力成为泡影。
7月31日拍林忠实而勇敢地承担起了盟友的义务。德国政府打电报到莫斯科(政府所在地)和圣彼得堡(沙皇所在地)要求俄国在口小时以内撤消总动员令停止一切对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每项战争措施并告之拍林。
俄国外交大臣克柳申科立即回复德国:12小时的时间太短但是俄国保证只要继续谈判军队就不会越过边境。
德国的关键人物们立即研究了俄国的答复。军队总参谋长冯·毛奇将军坚持认为:难得的机会和有利的形势可以用来进行战争打击。他认为法国的军事形势和经济形势是困难的俄国在没有英法的资助下是没有信心进行战争的。他相信1914年进行战争对德国最有利他保证《史利芬计划》会给协约国以决定性的打击并快取得胜利。而德国外交大臣戈特利布·冯·雅戈则认为俄国在虚张声势认为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强硬立场能够逼迫俄国最后就范。
不想要战争的德国皇帝威廉最终还是被政府和军队脑说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