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听民意县太爷坐镇 议拆迁诸议员针锋(2/2)
果然还未等应廷吉话同为议员的漕行行长杜可明便直言不讳的开口道:“朱议员这话恐怕不是为了上海城的面子而是为了漕盐弄的那块地吧。”
“杜议员你可别以小人之心肚君子之腹。在下这全都是为了咱们上海城的面子着想。大家都知道咱们上海城乃是商贾云集之地。红夷、倭人、高丽人、南洋人应有尽有。试想这些外国人一上码头便看见那些衣衫褴缕的流民跑来跑去。企不是坠了咱们天朝的名头了吗。”朱大倌人义正言辞的说道。而他的这番“天朝面子说”更是赢得了在场不少缙绅的附和。谋利是小面子是大怎能为了区区几个流民的让天朝丢脸呢。在场的几个议员当下便打算支持起这朱大倌人来。
不过杜可明可不吃他这套。却见他毫不示弱的放出话道:“朱议员漕盐弄根本就没有流民。那里住得都是码头上正儿八紧讨生活的伙计。你要是觉得他们衣衫褴缕污了你的尊眼。那好!干脆也别让他们在码头上干活了。你自个儿请几个面容姣好的小生套上戏装在码头上搬货。外人看起来不是更有面子嘛。”
“杜议员你这算什么话。难道你仗着自己是议员又是漕行行长就可以徇私包庇了吗!”朱大倌人气急败坏的指责道。
“不错老子就是徇私包庇了怎么样啊!”平时稳重的杜可明突然冒出了一句粗口让人不经意间便感受到了他心中的怒火。却见他紧接着便豁然站起大声说道:“杜某受兄弟抬爱蒙同行看得起才做了这漕行行长和县议员。说白了杜某今天就是代表漕行上下千百个兄弟来这儿开会的。不错他们都不是本地人都是大老远从乡下进城讨生活的。可没他们哪儿有外面热闹的码头哪儿来今天的上海城!杜某在可以在这里不忌讳的说我杜可明就是漕行的人给漕行做事为兄弟谋福。如果今天要是让漕盐弄的数十户兄弟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房子。那杜某就是不讲义气也不配作这个行长做这个议员!”
杜可明的一席慷慨陈辞引得底下是一片喝彩。而在涉及行会利益的时候无论本身有多大的分歧一般行会的人总会抱作一团。于是一旁的铁耿三也跟着起哄道:“杜行长说得对。不就是赶咱们走嘛。大不了咱们就拍拍屁股走人。现在哪儿不能找活干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杜可明与铁耿三的态度显然让朱大倌人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之前根本没有想到漕行会为了区区几家苦力就在议政堂上同自己大动干戈。如果漕行真的因此退出上海城的话那对整个城市来说将是一场灭顶之灾。这将意味着素以海运漕运闻名的上海县将在顷刻间变作一个死港。这样的损失谁都承担不了。但事已至此也不可再继续强硬下去了。却见一旁的其他议员赶忙起身劝慰着将杜可明、铁耿三两人拉了回来。
“杜议员铁议员有话好好说嘛。”
“是啊大家伙来这儿开会不就是为了商量事的吗。”
“这不县太爷都没话呢。”
见此情形觉得胃又抽头又痛的应廷吉只好站出来话道:“诸位请静一静。朱议员私人的土地乃是其私人财产本府不便干涉。具体的情况漕行可与朱议员私下调解必要时也可诉讼法院。至于漕盐弄的官府属地本府会加强管理整顿秩序。但绝不会拆除该地房舍让居民搬迁!”
备注:明朝鼎盛时期的人口据说是在1.5亿左右。在经过半个世纪的饥荒、瘟疫、战乱以及屠杀之后顺治十七年的统计数字是1千9百万左右(估计有大量的瞒报)。本书中历史已被篡改清军未能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也没有生。因此取个折中又吉利的数字就8ooo万吧。—_—|||请大家设想:依照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只有现在1/14不到的人口工业、农业尚未机械化满世界移民也不用绿卡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