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西洋兵戈(1/2)
王动还不知道日本生的事情,不过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宗氏和少2氏,还有刘鹰吴朝干郑政答应他,三月平定整个九州。他相信这个目标不难,有夷洲的军品供应,有王动系直接的支持,少2氏为的那帮九州人应该能搞的定。
真腊国又开始举国欢庆明朝的使团到访了,欢庆明朝的代表团是有收获的,上次郑和走后,暹罗人还真的开了国界与真腊做起了生意,一派祥和,所以这次更要把接待工作做好。
搭郑和顺风船去中国的真腊亲王已经提前从占城回国了,他回国自然也是为更好的把接待工作抓起来。因为这次跟着一起来的官员多,六部官员全部到场,虽然说来的官员级别并不高,但文官头子姚广孝的到来,无疑是重头戏。
姚广孝一直以为真腊是个佛国是个穷国,听郑和解说“富贵真腊”的时候还有点不信,真的看到这帮人金冠衣锦,玉碗银匙,把他也弄的糊涂了。
“静之所言不虚,金玉外表,外强中空,真腊国亡不远。”
“呵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虫之足死且不僵,真腊立国数百年,暹罗不足五十年,真要吃下真腊,难呢。”
“那王爷还在问你要兵器吗?”
“呵呵,姚大人,静之可是得了大人您的指示了的,话说三分留有余地,真腊那边可还真的眼巴巴的在等呢。”
“先不急,到暹罗看了再说。我看你舅父那装了不少东西过来。几条船吃水很深,应该有点余货吧。”
话是这样讲,其实来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多带了三万人地武器过来,其中一半是用过的旧器械,新的是放在基地武库里地。
生意照做,军火暂时没有,郑和那边当着诸多使节的面猛批安南番民番王。又大讲奉旨呵责日本国一事,加上在占城的时候,大家就已经知道安南伪太上王被囚送大明朝京师了。郑大人话里有话,听的人各自体会不同。反正在真腊人耳朵里是仙乐。郑大人在暗点暹罗的名。
王动与亲王谈完了玉地生意就提前带着一大帮人先去暹罗了。华州那边已经有点模样了,那的镇守太监也是个会干事的人,萧规曹随,反正就是按着当初蒋武的规划,一步一步往下走。有点让王动等人吃惊地是,华州城外居然盖起了很多木屋,居然还有人在这建寺庙了,目前这个样子,已经吸引了不少暹罗人过来围居了。
蒋武又坐到了华州建设开总指挥地位置之上。华州城墙已经修好,意味着,可以囤兵了,里面的作坊之类的不用多说了,开足马力在生产用量最大的水泥。从龙城整船整船往这拉。用的是平底浮台,两条船在前面轮流拉。浮台上有人划浆,浮台之上便是装着水泥。为了防水,被大片的巴蕉叶裹的严严实实的,整个看上去相当的壮观,翠绿地小山在海上缓缓的飘动。
华州无所出,这会用来换货的都是暹罗国的石灰石和铁石,这运货的浮台来去倒也不落空,运力一点没浪费。王动先过来有很多目地,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做个审计,算算帐,这都两年了,他手下一帮人在这异国他乡搞建设,朝府也应该付工钱了,郑和大人船上可是有大量地现银的。
粗粗一算都能落下个四五十万两银子,哪赚哪花,这钱来了之后,要投到暹罗或是龙城去。今天就是讨论一下这钱怎么用。
“阮老板,你就别问龙城了,这会旺地很,那的问题早早廖管家已经说了,当除了没啥物产以外,其他什么都有,船西洋几个船厂都在造,铁也是龙城出最多,当务之急不是船,而是铁。”蒋武的意思。
“武二爷,你说造铁我不反对,这铁出来后制什么呢,依我看,最多是制些兵器,这么多兵器太过晃眼了吧。”
“呵呵,江海兄不必多虑,万里之外,打造些兵器也是为了自卫,三湘商行就这几个毛人,西洋弄钱还都是在朝庭的指使之下,这些个东西只会在东西洋诸国用上,不会回流到大明朝的国土上的。”
“中和怎么看,不用说你也知道,下面就是火药了。”
“金家分银子就行了,要出人是有,不过不多,火药就不用问金家了吧,大掌柜,我们家那些传了几世的私货,跟大掌柜你的那个方子可是没的比。”
“呵呵,我那方子也得来的,金家百十年的基业在人,朝庭里已经出了新的火枪,下面就是要造新的弹药,枪炮司火药处那些人还不敌金家一个零头。”王动是知道金家的实力的,或说是知道浏阳的实力的。
“吴铁匠呢,没有他们你们的铁炼出来,怎么制器。”阮靖显然还是不知道王动这边在海外的实力。
“小事,吴铁匠不方便出来,他下面有人过来就行。江海你在夷洲看到的枪炮就是铁匠的弟子造的。”
“按理说,这几十万两银子也不是个大数目,要全花在制兵器上总是觉得有点太过孟浪了。”蒋武的看法。
“几十万两银子,真投进去,我看能有几个水花就不错了。”
大家议来议去,其实议的是军械的开,倒不是真的去简单的生产。本来的想法是到国内采购,或是在当地采购,把这钱还是投到贸易上去。听王动一分析都知道,贸易是这会一时之计,真要长远了。还是要从生产基地干起,一旦要这样做了,又必要要有自己的私卫。
王动提了几样东西。一是钢材,线材的板材,二是蒸汽机,三是橡胶,四无烟火药。五碱,六织布机。他这会就想到这些,从刚才地军械跳到这些东西,有的脑子转的快地知道他在讲什么。转的慢的。王动又解答了一番。
华州城里只有些大木屋可以入住,砖瓦房是有,但让这些个大人们去住有点委曲。会议是在船上开的,开会的同时,船也在往湄南河里面走。到了大城国地时候,何九锡和吴诚已经在岸边等了,一起在等的还有郑政家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