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节 近卫军团(2/2)
车队一路过来,除了少数部队带齐了所有的军备,其他的士兵,基本上都是简装,弩和匕,火枪基本都入库了。今晚边上有军队来了,情况就不一样了。第一就是要把军械分下去,装备起来,万一有情况,马上要能作战。
“静之不是说土耳其人都在欧洲吗?”陈泽也是很奇怪。
“五千多人的军队,也算是大部队调动了,难道有战事?”王动自言自语。
“听师二说的那样,即便是有战事也是不急,不然不会这样行军。骑军步卒混在一起走,动作太慢了。”刘鹰到底是个军人,他是从军人的角度去判断。
“这支部队从西面来,往东面去,那就是要对付酋长国,酋长国对土耳其人来说是手到擒来,酋长国身后才是关键。往东北,那是针对白羊王,要么正东黑羊王,要么就是东南马木鲁克人。”陈泽话,“军队行军,看来不是去攻打,保是集结,如果还能继续遇到军队东进,那可能会有战事,要么就是过来做个姿态。”
“做姿态,言下之意,西面在用兵。西面,巴尔干半岛?东罗马?还是海上。”这样一想,情况又不同了,本以为是战前地宁静,这段时间里,不会有什么战事。在巴尔干半岛开战,则与他们无关。若是围攻君士坦丁堡或是与威尼斯等国海战了,那这一种就不安神了。
“明日,让阿尔伯特过去问问。”
第二天形势如果不同了,早先谈好的粮食,有些人反悔了,再一追问,被土耳其人的军队弄走了。阿尔伯特那传来的消息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来的军队真是土耳其人的精锐,近卫军,呵呵,这个近卫军可牛b了,土耳其部队里王牌中的王牌,真正土耳其苏丹身边的部队。可以这么说吧,相当于中国北伐时期黄埔军校地学生兵,不同的是,能入近卫军的人,军事素质更高。
加齐勇士原先是土耳其最强的武装力量,但这会加齐勇士成了一种精神或是荣誉的特号,土耳其人的王牌军队是他们的近卫军。在“闪电”当政的时候,一项新的人口贡赋地制度在土耳其确定了,在帝国地基督教臣民中定期征召男孩作为国家奴隶。虽然按照伊斯兰教教规,这种制度并不合法。这种被称为德伍希尔迈制度的征召对象主要集中在鲁梅利省地斯拉夫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中,通常不招募其他主要城市的孩子,手艺人的孩子也除外,因为zf担心这会对工业和贸易产生损害。从信仰上说,犹太人,亚美尼亚人(东正天主教信徒)和穆斯林要被排除在外。但在目前,种种迹象表明,很多不合资格的父母采取行贿的方法让孩子被招进德伍希尔迈,从而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前途。以到于后来波斯尼亚的穆斯林男孩经常被招募,这是因为当地人被征服后鹄了伊斯兰教,并与苏丹达成协议,让子孙后代都可以进入德伍希尔迈,成为近卫军的一部分。
那些天赋最好的男孩将进入宫廷学堂,作为王宫的内宫男侍加以训练,这批优秀的苗子被称为“伊奇欧古兰”。剩下的则主要分配给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农夫,从事耕作等体力劳动,训练他们的体能,学习伊斯兰教信仰,使之成为穆斯林,注意,并不是放弃了他们,而是上山下乡,先让这些人去吃苦。这一点非常的高明,放到农夫家里从事体力劳动,国家省了笔培养费,同时又能锻炼他们的体质,熟悉农牧业,哪天不打仗了,还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被召回,召回后等待他们的是严格的军事训练后,然后照例被编进近卫军团。
最优秀的“伊奇欧古兰”要在宫廷学堂学习七年,为准备在帝国担任更高级的职位而接受精英教育。他们的主要时间花在宗教教育以及武器和文法的训练上。所有人必须学会读写阿拉伯文、波斯文和奥斯曼土耳其文。学习《古兰经》、治国方略、行政管理和各种科学知识,体能训练包括摔跤、射箭、举重、标枪和马术。最后,伊奇欧古兰要经过三次选拔性考试,一些人将成为“西帕赫”近卫骑兵,或是卡皮库鲁部队的军官。而最优秀的人将担任军队、zf和宫廷的高级官员。
近卫骑兵不靠封地而是靠薪俸生活,有四支分队,前两支称为“乌卢菲希扬”(意为“领薪的人”)分为左右两队;第三和第四分队,称为“古里巴”(意为“外国佬”)也分为左右两支部队,从中东其他地方过来的穆斯林雇佣兵加齐是它的最初来源。一般而言,这四个团被称为近卫四团,他们在战斗时紧挨苏丹的两侧,名声赫赫。
而让阿尔伯特意外的是,这次出现在安哥拉的近卫军不是近卫四团的人马,但这两支队伍也有名字,分别是“西拉赫塔尔”(意为“持兵器”)和“西帕希欧古兰”(意为“西帕希之子”)。这两支骑兵,阿尔伯特根本没听说过。但从他们的武器和军容来看,一定是近卫军团。
奇了怪了,近卫军团通常是随着苏丹一起出现的,这不知名号的近卫军,出现在了安哥拉,而且很明显,军政官要求批商品进城,显然是为了这支队伍准备的。这是什么样的一支军队,里面有什么人在?苏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