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金銮殿,痉挛殿!太和殿,太黑殿!(2/2)
见凌啸毫不犹豫甚至也没请示便又骟割了一个二品大员满族官员们全都心生了敬畏之心其中为刚才命悬一线而后怕不已的隆科多吓得是大腿都颤抖麻么。而那些保守派则是看着凌啸横眉扫过来的森冷目光尽皆股栗尤其是见到凌啸运用凝血壮搞出的胸腹猛烈起伏甚至隐约有尿骚味传来。
不过亲王这番酣畅淋漓的怒骂指斥如果除开其鲜血淋漓的杀戮和彻头彻尾得羞辱之外在朝官员就犹如是听了一堂人文科学地科普课抛开了大感快意的轻浮和大感恐惧的狐悲之后皆是若有所思地颇有领悟……看来亲王凌啸也不是不学无术之人啊!是的。亲王说得极有道理治国之人无不慎重而行谁会抛弃一个经过了千锤百炼能有效维持整个国家架构有序安稳的学说。而去用未经理论丰富阶段和应用实践的新学说?更何况新学说还连根本就没出世呢!
康熙很是满意凌啸此举带来地效果笑着缓和气氛“亲王骂朕是猪头的人已经伏法了好了朕已经平了气你也把一腔忠愤暂且平息平息气大伤身啊。呵呵猪尾臣工。肚子饿的忍忍下午朕会赐宴群臣你们继续畅所欲言。朕已经安慰了王没事了没事了啊。”
皇帝的这一句话说出保守派尽皆傻眼……皇上你搞错了吧。最该被安慰的是我们啊!
而凌啸当然是收了剧烈“胸腹起伏”又道“诸位大人啊。人生于天地间风刀霜剑摧人老而道呢效法于天地自然啰有些地方也会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而略显不匹我们师法于古之圣贤要的不是拘泥于他们针对当时环境态势所的字面意思。而是师法这些圣贤敢于否定不匹配的旁支末节的勇气师法他们着眼现实与时俱进地精神!本王认为儒学经过两千年的风雨变迁后世给它们不断加入的阐述既有丰富其理论地功效也有改得面目全非的弊端当然功也罢过也罢这些后世贤哲其实也都是值得我们所钦佩的因为它们直接继承了孔孟的勇气和精神。试问贤哲们能如此我们为何不能效仿承其勇气和精神勇于打造一个生机勃勃又针砭时弊的新儒学呢?!”
打造新儒学?!
此言一出大家全都面面相觑起来交头接耳地议论之声不绝于耳。议论中颇有些瞧不起孔老二的满族官员渐渐地安静下来而汉族官员立刻就生了分化虽是没有谁公开地大声吵闹但往张廷玉李绂身边悄悄移动位置的人多了起来。很显然无论满汉都不缺乏能理解真知灼见地人。
康熙拈起御座旁放着的点心吃得有些心不在焉因为他也密切关注着百官的情况丝毫没有掉以轻心!要是以为提出了真知灼见就能从学术争辩到变法完胜得一泻千里那就是在是小看了这一帮君和臣!康熙久驭群臣一看没有新人公开表示支持凌啸“打造新儒学”的建议立刻就信了凌啸的观点“皇阿玛新儒学改造是不关痛痒的学术之争变法才是涉及贴身利益的根本之争他们死护儒学圣道儿臣提出创新儒学都是为了抢夺理论的制高点争夺王道正义的名分罢了这一点他们这些道貌岸然地家伙用得极为娴熟想要他们马上俯听命那基本上是幻想所以还要……”
女婿讲的虽太赤果果岳父却凭着经验深信不疑现在康熙就等着看事态的展等着看谁要他使出凌啸口中的“所以还要”!
“还要”的人马上就出来了散秩大臣赢任起站了出来。他之所以敢站出来是因为赢任乃是秦始皇的后裔其族谱上记载的一句“帝令公子扶苏遣使入极北寻夏之后裔朱里真族夹击匈奴”虽真假无辩却是大清朝证明自己是中华一脉的佐证其父还得到了皇太极和顺治优渥保证他才不相信凌啸乃至康熙会对他敢如何呢!
赢任也抢名义制高点来狙击“皇上既然要臣等畅所欲言那臣就说了。亲王说要创新儒学臣不敢评价其志向大小但臣以为历朝历代都以圣人为‘至智而为圣’亲王要改难道是圣人有错了的吗?”
赫!死硬的保守派一下子清醒过来暗赞一声好顿时信心大惩眼睛全盯向凌啸……圣人没错亲王就错!
凌啸没有答腔康熙却兴奋得一下子蹦起来了终于轮到他上场了一指帝座旁的空椅子嚯嚯狂笑。
“好圣人没有错是朕无德朕既然无德退位总该可以了吧?好朕禅位朕禅位行了吧!”
当此时满朝文武鲜有不眼前一黑的……太和殿成了太黑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