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000、故事需要有个开头(1/2)
在我们天土神洲,故事的主角往往出自山野之地,也许传统规则运行日久,身处其中的人便会忘记它是一种阻碍我们前进的束缚。
……
天土神洲有一八林县,县外东南有一填月山,山中有一自然村,也不知道成于何年何月,反正名字甚是奇怪,叫中陷村。
村中山水崎岖自成瀑,瀑下有湖似镜面。
山路弯弯,林木深深,花鸟鱼虫都是天赐的趣味。
梯田育稻有米吃,林中养兽有肉食,虽说辛劳,但村民们都自得其乐。虽然与外界少有往来,却五脏俱全,有村长大爷,有教书先生,有糕点婆婆,有酿酒大伯。
村西头的山路上去三里来路,有一块不小的平地,平地之上有一座修元堂。应该是村子建立之时一起盖成的,年代久远,已然破旧,看上去却依然干净整洁,反而多出一份岁月沉淀之美。
修元堂西南皆临山,东边却有三间竹屋,屋外观山亭内正席地坐着两人。
身处其中本可以将村子的美景一览无余,上首老人却似睡非睡,只是偶尔睁眼瞧瞧煮茶的少年。
午后未时之前,老人必饮茶。今次方才头一沸,他却说道:“不用给我品了,既已出师,你自己尝尝吧。”
老人是少年的师父,自称姓莫,十五年前带着一个婴儿来到中陷村,村长陆洋见其颇有学识,于是将不知道多少年都没有出过一个修士的修元堂交给他,请他做村中孩童的启蒙先生。少年多次怀疑,大字不识几个的陆村长,当初是如何判断老莫有学识的?反正他感觉老莫很不靠谱。
少年五岁后,老莫每年都会出去一趟。回来之时,修元堂的书架上,就会多出很多书,本本皆有“半皇藏书”的印章。
起初也有村里人问老莫,为何一大男人独自带着一个娃儿,老莫认真思索一会之后,多半会说:“闲着也是闲着,路边看到便养着。”
正因为如此,十岁那年,老莫给少年取名叫莫闲。今岁已经十五,托美景和书本之福,将山野之健和文章之秀结合的天衣无缝,野而不蛮,秀而不弱,已然是翩翩少年。
老莫将出师之言说得随便,小莫也是满不在乎,在他看来出不出师也就哪样。见老头说完就闭眼不语,他便自顾自的饮茶。
对于老头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他早已习惯,修元堂整整七间屋子的书籍,他只教过一本《说文解字》,其余的书籍都是自己看,看完后背给他听。背不出来?没问题,山下小镜湖有水车,绑着转一两个时辰,自然就能背出来。
想想往事,看着山下午休后出门的村民,一杯茶的时间便悄悄流失。待他轻轻放下茶杯后,莫老头恰好醒来,瞧了瞧只余茶叶的杯子,忽然一脸同情地看着他。莫闲瞬间便想起每次背不出文章之时,老头看着他的神情。
逃离?辩论?
都不用,无数次的教训告诉他,这些都不管用。
老头哪能不知道他的想法?却只是淡淡的说道:“听说神都沙家有一种确认信使身份的绝妙方法,让其送信之前喝下一种毒药,送达之后,给他另一种毒药,两药恰好以毒攻毒,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下,必无大碍,倘若只喝其中一种,必死无疑。”
说话之时,那双没有因为年纪而失去光彩的眼睛依然盯着莫闲的杯子。莫闲正是灵巧年纪,又跟师父朝夕相处,还能不知道眼下的状况?大惊失色道:“师父,您应该两种毒药都有吧?”
老头用一种类似喃喃自语的模样说道:“本来是有的,可上次你说有几本书被耗子咬了,想必大花猫不甚挂心,就用来毒耗子了,上午我瞧了瞧,竟连半粒都找不到了,我也就放心了。”
山村里长大的纯真少年,即便书本上读过许多关于生死的诗文和故事,但依然不会去担忧生死之事,偶尔强作愁也是感受多了书中人物的哀伤之美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