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第一卷第十三章 关外遇故人(2/2)
李校尉见是少帅熟人。吩咐手下将士收起兵刃。站在龙天云身后等候拆迁。龙天云打量着朱熹身后众人眼中羡慕与嫉妒复杂交错虽是一闪而过却被朱熹抓住。龙天云暗叹为何如此多的高手均是这小子手下当目光停留在南宫琴身上时龙天云眼中精光更甚。为什么如此美女均喜欢这小子呢?龙天云想起当日在青楼争夺紫烟也就是卓青眉。
朱熹闪身挡在南宫琴身前正好阻断龙天云继续看来的目光嘿嘿笑道“没想到他乡竟遇到故人。当日与少帅琴箫和鸣。在下久久难以忘怀。”
被朱熹提起龙天云想起当日情景当日那断肠凌厉的一曲直叫闻着伤心见者落泪。那一幕于眼而过竟让龙天云放下三分嫉妒改成相吸之感。龙天云哈哈大笑道“在这关外难得遇到朱兄。何不再奏一曲了你我之结鉡?说完翻身下马。从马身的包裹中取出一把古琴。
朱熹下意识的伸手入怀可是只碰到小金那毛茸茸的身子惹的小金乱动这才失神。那‘一支箫’早已成了碎片。朱熹黯然苦笑道“不是在下扫兴只是箫已毁无可奏也。”
龙天云听后灵光一动又从马上取下一支翠绿玉箫双手盛起看了一遍幽幽的道“那一曲终了我久久无法忘怀总想凭借这单箫孤琴寻忆当日之感。几番辛苦自高人手中得此绝箫。能赠予朱兄也算幸事。话音方落双手将玉箫奉上。朱熹怎肯接下自己与这龙天云紧紧只有两面之缘还都是为了争女人他不找自己的麻烦就不错了他的礼物怎可收下?龙天云见朱熹久久不肯接下。悲道“难道朱熹看不起在下?”
朱熹眉头微挑慢慢道“少帅言重了。只是无功不受禄在下不敢接。”
龙天云明白朱熹有顾忌将玉箫猛的送入朱熹怀中。朱熹怎可就范?身子向后移了半步刚好又是先前两人的距离。龙天云突然怒道“玉箫赠知己。既然朱兄不肯接受。那留它有何用?说完抬起玉箫竟向地上摔去。这玉箫不比‘一支箫’一摔下去恐怕就没了‘全尸’朱熹本就以箫当作武器。而‘一支箫’又屡屡拯救自己性命当日为救小金而毁。本是抱憾在心。见到龙天云手中的玉箫很是喜欢只是不便接收。见他要摔毁朱熹忙道“少帅且慢。在下若再不知好歹便驳了少帅一番好意。谢少帅。”说完便将玉箫接了下来……
龙天云其实也不是想真摔。就是做做样子大有子期忘伯牙摔琴之态。
见朱熹接箫龙天云也不废话席地盘腿而坐琴于膝上。轻拨琴弦一曲‘将军令’的曲头业已开始。琴音由近至远由远回近。散播在这关门外的每一个角落。龙天云军士出身。久战沙场由他弹奏的‘将军令’气势磅礴。震撼着每个人的心。此时朱熹将玉箫放于嘴边。箫音随之而其。箫声尖锐而不失圆滑。如行云如流水与龙天云的琴音配合取长补短恰到好处。仿佛两人合作了千年万年。众人眼前浮现出千军万马众将士浴血奋战。几番厮杀建功立业。
沈墨香知道朱熹在箫声中运用了‘幻音之术’方始众守关将士时而激动时而落泪时而兴奋随着两人和鸣的一起一落而心酸兴奋。峥嵘之音放过琴音慢慢回转箫声也跟着低落。一幕幕红颜分离英雄柔情之场面升起。告别家乡父老告别爱人知己踏上征途保家卫国驱除外敌……有的将士竟落下了眼泪。
听到这儿沈墨香想起当日柔情。又想起了沙场生死马革裹尸。娓娓念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凉州词刚好压住两人尾音。仿佛天作之合……
许久许久众人才从这至绝的乐色中醒来。李校尉哽咽着道“他娘的。老子此生能听到如此美妙的乐曲也不枉来这人间活上一回。就算现在被人给折了也他娘的心甘情愿……”
其余将士也有此想。均是久久不能平息。龙天云平息静气自音乐中苏醒。看向沈墨香抱拳道“先生好诗好意境未请教先生大名?”
“在下沈墨香”沈墨香亦抱拳回礼。
闻后龙天云眼神更加尊敬道“原来是江苏闻香先生。小子有礼了。”朱熹暗道这沈酸儒这么有名?南宫琴看出朱熹所想在朱熹耳边轻声道“沈先生本是状元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思敏捷深得先皇看重只是为情所困早早隐修而已。”朱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家伙不是光会吟诗跟摇扇子名头竟然这么大……
龙天云与沈墨香寒暄几句后龙天云问道“朱兄可有所感?”
朱熹微微点头轻声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没想到朱熹会这么说。所有人的目光均看向朱熹。朱熹神情萧索大有悲天悯人之势。心中暗想“天下兴则百姓苦衰百姓苦。我朱熹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让百姓真正的安家乐业。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