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二战蛟河(下4)(2/2)
杠弹和链弹实际的设计思路是完全相同的吗,都是苦于滑膛炮射击精度太低,实心铁球只能作为点攻击而不能做面攻击(相对于船桅来说),既然不能增加火炮的精度,那么就增加弹药的攻击宽度吧,因此为指导思想,最先出来的是葡萄弹,可惜这东西只能人的**有效果,相对动辄厚达数英寸甚至更厚的船用木板木材来说,实在威力不足。
于是有了杠弹和链弹。
链弹的实际使用和威力其实要大一些,但是,链弹的问题是,没有工业化的机械生产,铁链的生产成本太高。为了保证链条的可靠性,每一节铁环都需要手工精心打造,然后再连成链条。
为了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两种思路,一种是提高工业化机械化水准,不过这个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另外一种就是寻求技术替代。
杠弹就是链弹的替代品。于铁链相比,整根的铁棍显然更好制造。
当然如同所有的简易替代品一样,杠弹自然也比之链弹有其他的缺点。
由于杠弹特殊的形状,导致了火药的化学能在转化为杠弹动能的时候有大量的浪费,因此,杠弹的射程相对于链弹来说近了一些。其次,同样是因为特殊的形状,杠弹对火炮内膛的伤害很大,因此在历史舞台上,杠弹出现的次数和范围都比号称横扫千军的链弹小得多。
不过,这时候面对清军的盾车,杠弹却又正好挥了同样属于近程弹药的散弹所没有的威力。
当清军最后的几十辆盾车出现在义勇军阵地前两百米以内的时候,随着炮兵把总一声:“点火!”的命令。
伴随着四声轰鸣,四杠弹从炮筒中喷涌而出,顺着已经调高的炮口,急的旋转着划着抛物线同时旋转地如同竹蜻蜓一样,越过了前面的盾车,飞到了后面跟着的清军并不算密集的人群中。
巨大的动能赋予了杠弹力量,使得原本粗壮浑,圆的铁棍此时在两头铁球带动着的高旋转下,也变成了锋利的切割机。
第一杠弹先是装上了一个骑在马上的披甲清军,他的脖子好像之前那只被阿特里大萨满杀掉的鸡一样,被巨大的力量活生生的扯断了,甚至断口处也因为巨力的拉扯而显现出一截气管或者是食道被扯了一截出来,血淋淋煞是可怖。
随后这杠弹并没有几次停下,而是因为这里的一阻挡,旋转着侧飞向一侧的步兵们,一辆扫过七八个人的胸膛或是肩膀,或是当场毙命,或是折断筋骨,到最后还在地上弹跳了一下,又挣扎着撞断了一条马腿,导致翻到的马身压断了上面骑士的小腿之后,才彻底的停止下来。
另外三杠的战果也相差不多,只要蹭上,轻者折断筋骨,重者直接扯下一截肢体让献血洒满碧绿的草地。有的士兵倒霉的被两头的铁球砸到脑袋,四溅的红白之物吓得不少清军士兵也呕吐不止,完全胆寒了。
仅仅四杠弹,就造成了直接间接的近五十人伤亡,面前的一堆破碎的肢体烂肉仿佛是无声的脸庞,那破开的巨大伤口就是在开口大笑,对清军官兵们说:“来呀,快来这里玩游戏咯。”
幸存的清军官兵们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甚至连各自的军官们也愣住了,吓住了。
即便是以残酷难啃的北方罗刹人,似乎也没有这般犀利的火炮,没有如此夸张的,还没接触就造成上百人上网推出战斗的能力吧?这些红衣贼到底是什么啊?
所有的清军官兵们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清军呆住了,可是义勇军们却没有呆住,趁着对方攻势锋锐被催,没有来得及二次组织进攻的空隙,炮队的把总们指挥者下属重新进行了火炮添装。
这一次,就不在添装杠弹了,一来杠弹对炮膛伤害太大,而来由于没有攻击盾车,盾车和后续步兵之间已经拉出了一定的距离,无法再替后面阻挡炮火的攻击,随着副千总的命令,把总们纷纷让手下改为添装了散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