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骑射神话的终结(上)(2/2)
也许蒙古人能够承受一一次失败,也许奉天清军能够承受一次失败,但是义勇军承受不起。义勇军部队稀少,因为快的扩张带来了的种种问题,目前都被义勇军一次次的胜利掩盖着没有爆,可以说,这次义勇军倾力而战,绝对是容不得失败的。一旦时间拖延太久,而导致吉林城被倭内的军队攻破,那么现在的义勇军几千人之众,立刻就可能崩溃,甚至会有异心的人直接造反也未必。
故此,李满江才一意孤行的采取了这个冒险的策略,因为对他来说,即便少了一千人,蒙古人也几乎没有机会,而一旦计谋成功,则蒙古人的命运就只有覆灭了。
为了保证或者说提高计划的成功率,李满江甚至还把自己剩下的仅有几件来自未来的“神物”之一的机械手表交给了王尔德,以便与他确定时间。
按照约定,王尔德将会在下午五点钟之前,从他们藏身的大黑山余脉丘陵之间重新回到辽河平原上,并沿着东辽河往回移动,一旦现蒙古人的部队,则见机阻击起溃败部队,以达到全胜的目的。
而李满江则需要保证在东辽河沿河的平原上,阻击蒙古人的部队,甚至还要击溃起部队,这的确是挑战这个时代的东方军人心理底线的行为。
……
当王尔德率队出离开门楼后大约三个小时,天终于亮了。在夜里被惊醒后直到两个时辰前才安静下来得意重新入睡的义勇军士兵们在起床号声尖锐的声音中揉着酸楚的眼睛,睡眼惺忪排队用配的白棉帕和冰凉的东辽河水洗脸。吃过特意准备的丰盛早餐之后,再次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的向东出了。
当行进了两三个小时之后,还不到中午,就被军官命令停下来,开始布置阵地了。
松软的黑土很好挖掘,没多久就挖出了一道壕沟,挖出的土被堆积到一侧,形成了一道矮矮的散着腐殖质恶臭的护墙。
这样的矮墙并没有太多,仅仅在沿着向北流淌的东辽河河岸的北方斜着挖了不到三百米长。有工兵砍来远处河岸边的松柏木,简单的捆扎之后,就作为木栅栏摆在了其他没有壕沟的方向。
中午,刚刚吃完炒面团子就咸菜喝鱼汤的阵地的平静被地上隐隐传来的震动打破了,由于把所有能够斥候甚至马匹都派给了王尔德以提高他的机动性,只留下了拉动火炮的几十匹捥马,李满江甚至没有派出一堆斥候到前方侦察,反正,这附近方圆百里之内唯一能够通行大队骑兵的道路就通往克尔素门,自己堵在这必经之路上也不怕会错过蒙古大军,再派出斥候冒险,实属没有必要。
看来,梨树城的距离实在是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近啊。若不是因为那个宋家的掌柜有决断敢冒险拖延了蒙古人的时间,那昨天自己到达的时候克尔素边门是否还在己方的手中还不一定呢。这样想着,心中更加坚定了要重赏重用那个掌柜的决心。
没一会儿,远远的就看见尘土飞扬,大抵震动得越来越厉害,9ooo多名蒙古骑兵,数万匹战马一起跑动的阵势竟然是如此的骇人。有的不少没当兵多久的义勇军战士脸色顿时不由得有些白。
蒙古人看到这边堵在道路上的一片红衣圆阵,也是有些吃惊在李满江的望远镜观察中可以现,几个穿着华丽裘皮或是盔甲的高级军官对手下说了一些什么,马戎得令之后跑到林立的旌旗中把或许有什么意义的旗帜挥舞了几下,后面的骑兵就慢慢的停了下来。
李满江冷笑一声:“都17世纪了还玩这套,连基层指战军官都没有,全靠一群牧民血勇冲锋,难怪会败在明军和八旗军之下呢。传我命令,各队注意,进入各自阵地,注意阵型完整。”
这种依靠旗帜来进行指挥的方式如果放在几百年前,还没有什么,然而随着武器的进步,战争模式也随之复杂起来,复杂的战场情况再也无法用几面旗帜简单的摇晃几下传达出的简单信息来完成指挥了,而是更多的依靠传令兵才传达复杂的命令。
旌旗蔽日遮天,看起来好看是好看了,在李满江开来,却是代表了蒙古军队的落后和组织力地下的象征。
“或许,这些蒙古人等不到王尔德赶来就会溃散了?”李满江摇摇头,赶忙把这个猜测赶出脑海,这时候他反而希望蒙古人稍微的勇敢一点,坚韧一点了。
一个骑兵,穿着蒙古人传统的皮袍子,也没有拿武器,就这样跑到了义勇军阵前,他高喊道:“我是大科尔沁王爷的使者,请贵军头目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