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闭封五行雷音生(2/2)
说是连环拳,实际还是一拳一拳教的,不过讲明了其中连环之法的奥妙。
这是死法。
而凤吟之所以这么教,明知死法还以死法相授,他是有他的用意的。本来五行为功,八字为法,十二形为用,但如今紧迫,来不得练得功夫上身,而且一旦身子换劲,就是一段时间的不适,也影响后起挥。
所以就以死法灌输,以之前的根基借着理解去套用,能套用多少套多少,然后就是借着过去的圆活,加了新的打法,待和谐时,慢慢调形,慢慢加料,如此一步到位。
而这期间有个大难点,就是在协调之时必须抛弃过去一切所学,能不能成就,就看舍得不舍得。若舍得,有自己调教,不出两年定有成就。若舍弃不得,即使能出成就,也不是形意,这个弟子就入不得门。
一切就看自己造化了,这些,不能对他明讲。形意拳是引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教就进套子了,那时再解决问题,老师就得下大心血了。所以过去挑徒弟很严,不是料的就得考虑考虑,人品不行干脆免谈。这个到不是怕他人品不好成了功夫出去作奸犯科,而是人品不好心思不正,他就练不到好处,老师不忍心看他坏了身子。
过去传艺非常注重德行,这是很关键的一个原因,不是怕成了害人,能成,就不会害人,形意门有个把握。能害人,必然不成。宁可得罪人不使人坏了身子,也不能贪图什么而失了德。
如果谁说自己宽容大度,或者另有方法,那是别家,一家出一家的功夫,袁凤吟这绝对不行。
袁凤吟比张伯芳也不能说大出多少,但收了弟子,磕了这个头,袁凤吟就把他当儿子了。
袁凤吟道:“伯芳,你父亲什么年纪?”
伯芳道:“三十有七。”凤吟心道,还算合适。
至始至终,袁凤吟就没看伯芳练拳,伯芳也没打过去的拳给凤吟看,别说没当面打,自己都不练了。从此,长伯芳再没把过去的拳当功夫,虽然后来凤吟教的也有这一路拳,但在张伯芳心中,过去都忘记了。他做到了,所以二年便有了成就,简直是平步而起。
中间袁凤吟就给伯芳讲解了难派拳法。都道是南派拳法因为南方人个子精悍灵活,闪用活步巧打。实际恰好相反,他们无论大马窄马,无不强调根基之扎实,桥手之坚实。而且也不强调什么拿一处而动全身,大小擒拿沾衣跌之类,要得是不被制约的破擒拿,更加直接凶猛,绝不拖泥带水。
通常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短手连打铁桥硬开。注重的是爆力跟精力骨气神锻炼之法,讲究实效,大有短劲硬马,无坚不摧之势。
谈到内练,拳之呼吸之法尤为重要,凤吟没教拳,却先教息。每种拳有每种拳的呼吸法,通常是配合力,即便金钟罩铁布衫,也须呼吸换气,而拳法中就有了打气口破铁布衫之说。这是专门锻炼出来的,也有按一定法则自然养成的,内外合一,同步长进。很多拳师四下拜访高手,求得就是这个换气之法。而有的拳,是可以避开这个问题的,就没了气口,这就是“雷音”之法。
这个之前已讲过了,这里就慢慢地谈作用,闭五行而随意换气,便是其作用之一。
南拳打法,短促连贯,而且身子强悍结实,都是下苦功专门练的,跟他们斗,先就得在气口的回避上占住强项。
形意不但解决了气口问题,还解决了助力问题,而这就可以收自如。若在含蓄的情况下,敛气入骨,雷音必生。这不是专门修炼得来的,而是在大实战之后,逐渐激出来的。
如同劈拳上步,不力的练法根本体会不到拳谱中要领的作用,而只有梦练需要调整时,才会现那些隐藏的要义是多么的重要。
练拳,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若松松垮垮的练,也就不存在问题了,没有问题,也就不生功力。而这,就是袁凤吟倒着先交给张伯芳深层技艺的原因。
起步就出个大难题。
(这些篇章各位就不要揣测或者借鉴了,因为都是在前期那种真实战之后才能出来的东西。
真不骗你们,前期那些感受都没有,而且已经猜错了,后边就更不行。
我写出来,不是为了人人学会,而是给自己人留个材料,就不是给大众长见识的。
我感谢各位支持我,但为了身子,别随便听人分解。有机会当面见了前期部分,后边才有机会体验到。
拳,真的不是想想就想出来的。为了作品的完整性,暂且如此,好奇的可以群里问我,我尽能力解答。
完善的解释,各位一路看下来也该现,实际都是苦口婆心的讲解,到结束的最后一章,肯定有个圆满答复,不会让各位头疼。
也不用怎么支持我,别给我卖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