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四章 禁域(2/2)
“禁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极西大漠,另一部分就是死海西冥了,传说那片海域从不刮风,海水常年四季都平滑如镜,当然这是野史记载算不得数,到底西冥是个什么样子谁说的清楚。”尖顶帽老头常年行商,对于民间野史颇为了解。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未知了,有人穷究天工,有人推演乾坤,更有人假借神灵,他们所为不过揭开世间这个谜题,但自洪荒至今千余年还是没人能回答得了世间到底是什么?”
“天工制造出了器械,推演乾坤增长了人的智谋,假借神灵演化出了宗教,然后世人开始自相残杀,将最初的目的抛之脑后,只为眼前的利益而争斗的乐此不疲,这是谁的罪过?”
凯龙语出惊人,“要解开世间之迷我认为可以另辟蹊径,以武入道,去感悟当初仙人的境界。如果说这个世界真的有人之上的存在,我想那一定就是传我人族武学的那位仙人了,或许他能知道世间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种怎么的视角,仿佛令方啸置身于星辰之间,那些星辰虽然唾手可得但却遥不可期,空间无限的扩张,飞离地面,冲出昆吾山脉,然后再空气中游窜,再然后连空气都感觉不到——为何凯龙的感悟总是令自己感到无比的深邃,总是使自己不由自如的去深思且一不小心便会深深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难道真的可以以武入道吗?到了那时世间所有的疑惑都能豁然开朗吗?
众人行在巍峨的高山之下,葱郁的树林犹如巨人身上的毛,遍布崖间。抬头望去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畅快感觉,可谓举目四顾,霜峰峥嵘,如此高峻的群山令人有种望而生畏之感,恐怕连飞鸟也有翅难飞吧。
“大伙注意了,前面就是八番关的隘道。”尖顶帽老头骑在马上,慢悠悠走在最前面带路,边走便道:“昆吾山脉横断两界,其间高峰深壑数不胜数从无人能横穿而过,要想进入滇牧州不是绕东就是绕西,滇西八关九隘的第一道隘就是前面的不丈隘,大家小心护着大车不要撞在岩壁上。”
远望昆吾的感觉是天高地阔,等真的走进其中那真是苦不堪言,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深涧断壑,根本无路可走。
还不容易赶着大车上了一段山,却没想到竟是如此狭窄的小道。不愧被叫做不丈隘,果然是不足丈宽啊,大车是险险通行期间,稍微倾斜便会卡在小道中间。
更令诸人郁闷的是这小道不仅窄还很长,商人随尖顶帽老头行在前面,方啸一行及其护队行在大车后面。方啸抬头当空望去,只见两侧岩壁高耸数百丈,如此逼仄的空间任是谁呆久了也受不了,诸人也都闷声不语,只希望尽快走出这鬼隘道。
“哈哈,终于出来喽,从这条隘道拐上去就是八关第一处关隘,八番关,看那哨楼,那可是宗朝时候的修筑的。”
八番关,台周三十丈,高三丈,楼高五丈四尺,哨楼后有土城一座。城门洞深七丈,宽一丈,高一丈三尺,左右有墙,各高九尺。光明朝时期,鬼羌走西路取滇牧州时曾以此为根据地,仅以百人牵制光明军数千人。
“这八番关两璧高绝,通道逼仄,简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这滇牧州历经三朝到了这帝朝却是固若金汤,这滇关的确称得上天下奇雄之关了。”凯龙乃北元上将,自然心中计较着攻守之道。
但这番话说来,却是听得方啸心中一动,北元如今野心复苏,蠢蠢欲动,他们如果要再起纷争,自然会紧盯着滇牧州不放了。那么这次他们此行的目?方啸望了望鸠塔塔,见鸠塔塔略点了点头,看来鸠塔塔与方啸想到一处去了。
他们大车中究竟是什么呢?他们行事诡秘不说又偏偏想要潜进滇牧州,定是想要考察一番萧关的防御体系的强弱。
但正如凯龙自己所言,如今八域历经三朝,到了帝朝边患之防事简直是无懈可击。此事繁杂,暂且表过不言,只说他们一行这次行程。
“总算是过了一个关隘,我们继续走吧。”尖顶帽老头继续在前面带路,若是有特殊凭引,他们一行便能从这八番关抄近路入滇牧州,但他们却只是看了眼远处的关隘,而是转身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要入滇就要将这八关九隘尽数绕过,其路途之艰险可是一点也不比戈壁轻松,至少行走在戈壁里不用担心一不小心掉落山崖摔死,而这支商队却还驮着两辆沉重的大车,这走起来就更是艰难百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