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高衙内新传 > 第十二部 燕云(中) 第十四章

第十二部 燕云(中) 第十四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极品少将 随时穿越 皇家书院三两事 重生之华丽人生 妖鬼道 我是皇帝我怕谁 男人是狗女人是猫 重活了 天魔神决 异界之光脑威龙

第十二部燕云(中)第十四章

趁着夜色,高强领着几人回到自己的别院,先叫右京和师师来,安置了金莲母子住下,二人听说金莲居然和高强有了孩子,都是喜不自胜,围着看孩子,去一旁闹去了。

高强这里又请了种师道起来,鲁智深见到老上司,却已经是出家人,只得以出门的礼节厮见了。种师道还道高强来的快,刚刚说好了要给鲁智深抹掉延安府的命案,这随即便领了正主来道谢,连声说不必。

结果高强说出来意,却是要请种师道安排鲁智深和武松一军重回关西。按照整编以后的编制,武松是统领官,麾下可带五千兵,这五千兵精中选精,都是梁山上的精锐步卒,内中更有项充、李衮、燕顺等悍将,大约可以搪塞一下童贯的要求了。

种师道见高强开了口,这也不是难事,便即答允了。

实则作出这样的安排,高强还是怕武松作出傻事来。想想如今这世上能够让他牵挂的事情大概不多,兄弟之情大概能算一样,便提出梁山刚刚招安,少不了武松这样的人为首领,倘若武松撒手不管,只怕闹出乱子来。武松见高强说的有理,便点头应允了,能前往边关为国出力,也是他平生的心愿。见徒弟重返关西军中,勾起了鲁智深的心事,他又担心武松今后的路难行,也要一同前往,高强正是千肯万肯,心说你两个聚在一处。凡事有个商量,总不大会出乱子了。

次日一早,童贯如约而至,待听高强说过了平辽之策后,先是愣怔,随即却大笑起来:“高相公,这一招可被你抢先了!原先本帅击退西夏之后。也欲进取燕云,如今却被你抢了先。只是如今两寇并立西北。以我大宋之军力,终不成两下同时开战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高相公于这轻重之间,如何斟酌?”

高强早已做好了准备,大宋北边的边患之所以长久不解,根源便在于辽夏并立,西夏处于宋辽之间,基本上是采取了对辽恭顺。对宋顽抗地态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宋军的兵力相对较弱,而且缺乏长途奔袭的能力,难以对西夏形成致命打击。崇宁年间大宋开边青唐,击败羌人之后,已经从战略上对西夏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但西夏向辽国求援之后。辽国只是虚张声势了一下,大宋就不得不将已经占领的一些城寨交还给西夏。若非如此,童贯也不会愤然要求出使辽国,以窥契丹虚实了。

如今若要出兵燕云,对西夏的战略就必须通盘考虑。高强笑道:“童帅,兵法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说起来,本相这平辽之策,还是当初随童帅出使之时,受了童帅的启发才生出地,如何能不虑及童帅平夏之策?”

童贯见高强态度甚是谦卑,气也顺了,便客套了两句。高强续道:“辽夏之间,看似辽强而夏弱。其实若较其形势。则辽未必强,而夏未必弱。童帅久在西北。当知夏贼国中形势,此贼雄踞塞下,步骑皆精,又占据河西,通西域之才,东向臣事辽国,可获奥援,于是可以并力向南以抗我大宋,加上西夏地处塞外,兵力集结甚易,每每以攻为守,使我军难以深入,故此久难平定。”

“辽则不同,虽然地广万里,国中部族林立,却都以力合,难期相与固守。如今辽主失政,国人离心,汉人思宋,渤海人思复故国,女真人则欲趁机立国,余外大小部族也都有所思谋。如此局势,好比大河冰封,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汹涌。一旦女真举兵,辽兵数败,各方必趁势而起,辽国有土崩瓦解之势,故其似强实弱。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不容错过,童帅以为如何?”童贯虽然挂着同签书枢密院事地头衔,按理也可以叫相公的,不过这只是虚职,加上童贯喜好武事,平常也都自称本帅,因此高强也叫他童帅。

童贯毕竟是多年在军中的,高强一番大论,听上去头头是道,可也没把他吓倒:“高相公,理便是这么个理,不过本帅却以为,辽国虽乱,塞北各族并起逐鹿,我大宋不妨静观其变,趁机将西夏收拾了,然后可以徐图收复燕云。先夏而后辽,这是我大宋百年不易的大略。”

高强挠了挠头,心说抬出这顶大帽子来,还真不容易对付。宋朝立国以后,先是和辽国争夺燕云,最后定下澶渊之盟,随即又卷入西北的宋夏之战,断断续续上百年打下来,居然还是没法收拾这个小国,在大宋君臣的心中,其实都有这么一个想法:夏小,辽大,连西夏都打不下来,还说击败辽国,收复燕云?

但是,高强与他们相比,在这方面心理上就有优势,从历史来看,人家西夏可是一直撑到金都快灭亡的时候才挂掉地,生命力比辽顽强太多了。反过来看,其实灭不灭西夏,并不妨碍灭辽,历史上当辽国将要灭亡的时候,西夏也就出了两万多兵,一败之后随即对金称臣,依旧纳贡,从这点来看,西夏其实并没有多少能力改变宋辽这两个巨人之间的战略平衡,大可以把他暂时放到一边看管起来,集中兵力灭辽。事实上,历史上宋兵从西北前线调集十几万大兵,先南下平方腊,而后又北上两攻燕云,这期间夏国一直就没翻起风浪来,也足以说明其战略局限性了。

不过呢,这些理由根本没办法向童贯去说,而童贯和宰执那些大臣可不一样,他不但是皇帝赵佶的身边近臣,并且在军事上深受赵佶的信任,倘若这里不能把他摆平了,被他到赵佶面前喷点坏水。这位徽宗皇帝有名的耳朵根子软,没准就把刚刚立下地平辽决策给推翻了,朝令夕改这回事,赵佶可没少干过。

“童帅,你在西北多年,当知夏之所以难制者,在于其居于我大宋与契丹之间。”

这一点童贯是深有体会的。便即点头称是。高强心中一喜,趁势而进:“童帅深通韬略。自然知道其中厉害,夏可恃者,一是河套精兵,一是辽国为援。如今童帅勒兵横山,已经逼得夏贼远遁大漠,是河套之利,我与彼共之矣。若能趁辽国失政之机。收复燕云,使得契丹束手,西夏再无可恃,除了奉表称藩,更有何策?那时童帅不费吹灰之力,可收不世之功,岂不快哉?”

童贯面无表情,看了高强半晌。蓦地大笑起来,笑声中向桌子上用力一拍,喝道:“好!山前八州,高相公取之,山后八州,本帅自领西北精兵为高相公收取。然后再合力逼降夏贼,如何?”

高强也大笑,伸手与童贯一握,状甚得意,心中却在大骂:狗日地,所谓燕云十六州,燕京府和云中府各占一半,燕京及周边地区称为山前八州,云中及周边地区称为山后八州。你童贯轻轻巧巧,将收复燕云的功劳分了一半去。然后再独占平夏之功。合着本衙内忙活半天,到头来恐怕还得居于你之下啊!不过这也无所谓。横竖按照大宋的祖制,立下这么大功劳的人十有八九是立刻交出兵权解甲归田,到时候有你这老太监在前面撑着,本衙内日子也好过许多!

正是各怀鬼胎,尽在不言中。

念在辽国要大乱还得几年,童贯尽有时间去稳固宋夏边境的防御,也不忙着向高强要兵了,因此听说高强愿派五千精兵赴西北助战,他也不是如何惊喜,道了声谢便罢。好在有种师道照拂着,种家是西北将门世家,其弟种师中如今再起为将,也是一员将才,武松和鲁智深到了他那里大致不会差了,高强也自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