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吴中生有 > 引言

引言(1/2)

目录
好书推荐: 魔书世界 灌篮之霸者 九道神龙诀 同居艳遇 极品武僧 战神诀 混沌剑神 长天无恨 机器风暴 凤灵

元失其鹿,群雄共逐。

元朝末年,几十年地坐享其成,已经完全地将蒙古人从昔日地草原雄鹰,变成了今日地圈养草鸡。

从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至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五年间,换了八个皇帝。由于争夺帝位,蒙古贵族之间长期相互倾轧,内战不断,而这时地国家军政大权也已经转移到了握有实力的蒙古大臣之手。

元朝武宗时,用在敬神、修寺等宗教活动上的开支,一度高达政府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据仁宗延?四年(1317年)宣徽院统计,仅供佛饮食一项,该年共用面四十三万九千五百斤,油七万九千斤,蜜二万七千三百斤,每日宰羊至万头。

英宗以后诸帝更是贪财好货,掠夺无厌,在这种情况下,财政经常支绌,以致“朝廷未尝有一日之储”。

蒙古人要弥补亏空,但却没有宋朝那种开源节流地本事,只有是不断地加重税收,滥发纸币,政府卖官鬻爵,贿赂公行,而官吏敛括的花样更是无奇不有。

到了元顺帝(元惠宗)时,一切**现象已然是达到极点,以顺帝为首的蒙古皇室,也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

元统元年(1333年)京畿大雨,饥民达四十余万;二年江浙被灾,饥民多至五十九万;至元(后)三年(1337年),江浙又灾,饥民四十余万;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饥民遍野,盗匪横行。

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便以“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又有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的起义,称“定光佛出世”;同年又有河南棒胡的起义,棒胡烧香聚众,起义者“举弥勒小旗”。

至元四年(1338年),彭和尚、周子旺在袁州起义,起义农民五千余人,“背心皆书佛字”,到了至正初,小规模起义、暴动已遍及全国,仅京南一带的起义即达三百余起。

由于举行起义的农民多是汉人(北方原辽国、金国汉族人)、南人(南方南宋汉族人),因此蒙古人对汉人、南人更加仇视。

元丞相伯颜等人由此曾提出了要杀绝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的主张,同时又重申汉人不得执兵器,不得执寸铁,并且还下今北人殴打南人不许还报等。

如是种种,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终于爆发了最终将蒙古人赶回草原、并引发元帝国彻底崩溃地红巾军大起义。

在红巾军起义地前后,日后坐大地还有至正八年(1348年)浙东方国珍和至正十三年(1353年)泰州张士诚的起义。

元末群雄,从始至终都分为两大派系,即刘福通和徐寿辉的红巾军系,以及张士诚、方国珍的非红军系。

红巾军主要分为两支,一支起于颖州,领导人是刘福通;一支起于蕲、黄,领导人是徐寿辉、彭莹玉(即彭和尚)。

同年五月,刘福通率领农民军攻下颍州,此人长期以来即以白莲教的名分来组织农民进行造反,他最初在永年推韩山童为首,称韩为宋徽宗八世孙,于是“河、淮、襄、陕之民,翕然从之”。

后来事机泄露,韩山童被捕,其子韩林儿逃至武安,刘福通即来颍州,攻下朱皋,在朱皋开仓赈济贫民,“从者数十万”,以后又相继占领罗山、真阳、确山、汝宁、息州、光州等地。

八月,徐寿辉、彭莹玉攻下蕲州。

彭莹玉是袁州“庄民家子”,自幼出家,以清泉为人治病――也就是给病人喝掺杂了药物地天然矿泉水,而袁州百姓也“事之如神”。

彭和尚也是长期利用白莲教发展组织的高手,当至元四年(1338年)起义失败时,他逃匿至淮西,淮民“争庇之”。

徐寿辉,本来布贩子一名,实则绣花枕头一个,彭和尚见他相貌不俗,便推举他为王,在蕲、黄起义,并建元“治平”,国号天完。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地义军中,“天完”军地纪律是最为严明的,也是扰民最少的。

“天完”者,大元上各加一横一宝盖,“压”大元为主也;“天完”政权地太上皇是彭和尚,主要执行人则是邹普胜。

天完政权初开张时,攻伐四克,不仅打败元朝威顺王宽彻不花大军,连陷饶州、信州以及湖广、江西诸郡县,未几又破昱岭关,攻克杭州,队伍很快便增加到百万人,邹普胜一军也极能打,连克太平诸路,声势大震。

以后徐寿辉又派部将明玉珍攻取四川,于是四川和云南一部分地区也被红巾军所控制。

可惜的是,天完政权中,没有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知识分子教他们长谋远略,得城多多,遂得遂失;闹腾一年多,所存广大地区一个一个丢掉,最后连“国都”蕲水也被元军攻下,“皇帝”徐寿辉只能跑到黄梅躲着。

彭和尚见势不妙,携带大笔珠宝不知所踪,日后此人再无露面,估计是蓄发当起了富家翁。

就这一点而言,彭和尚是成也白莲教、败也白莲教:读书人所尊奉地是儒家地孔子,与白莲教所信奉地“弥勒佛”风马牛不相及,二者能有什么共鸣才是怪事。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就做的很好,他在借红巾军地这个外壳壮大了自己地实力之后,立即便与白莲教翻脸为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读书人――应该说也是代表着当时先进生产力地小地主阶级的怀抱中去了。

至于做了如此“不讲道义”地事情之后的结果如何,大家就都有目共睹了。

节节败退之时,“天完”政权幸好有倪文俊能干,率军连接攻克沔阳、襄阳、中兴(江陵)、武昌、汉阳、蕲水等地,最终把徐“皇帝”迎驾到汉阳。

倪文俊与徐寿辉相处了一阵后,“君臣”不和,老倪想杀“皇帝”老徐,不成,只得跑往黄州自己老部下陈友谅处。

孰料,陈友谅正愁自己手下人马不多,见老倪自己送上门来,当即欢天喜地的迎接,然后没过几天,陈友谅就在酒宴上杀掉老上司,吞并其全部兵马。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终于杀掉了徐寿辉,自己即位做了皇帝,定国号大汉。

同是西路红军大将地明玉珍不服陈友谅,于是不久也在四川重庆自立,国号大夏,并以明教为国教攻下了四川,是早期红军将领独霸一方者唯一善终的,他终其一生都在和云南元军作战。

明玉珍原名?玉珍,因为信奉明教,把自己姓都改了――老朱后来也只敢把国号叫“明”而已。

陈友谅,沔阳打渔人出身,本姓谢,其祖父入赘陈氏,因从其姓。

老陈小时候也读过几天书,略通文义。青年时代有算卦人说他家祖坟风水好,当出贵人,这使得陈友谅窃喜之余,便一直怀有造反异志。

当时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有“造反”念头的人其实还是很多的。

徐寿辉起兵时,陈友谅正当小县吏公务员,即刻投笔从戎,加入造反队伍。他首先在倪文俊手下当小文书,不久便自己带兵出外发展,很快成为天完政权的一方军将。

与此同时,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也在战斗中壮大起来。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顺帝听信奸臣谗言,把正在围剿张士诚地丞相脱脱解职,脱脱所统率的“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很多人都投入红巾军,刘福通的声势由此而日盛。

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称帝,改元龙凤,国号大宋,史称“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都接受了大宋的领导。

在义军中,“龙凤”军地纪律仅次于“天完”――有信仰的部队、不管是什么信仰,其纪律终归是要胜过乌合之众的。

事实上,抛弃了自己信仰地朱元璋军,虽然其纪律不及以上二者,但也还是在非红巾军系地其他队伍之上的。

刘福通以汴梁为中心,指挥和元军的正面战场。最出名的就是三路北伐。基本上经过北伐之后,元军折损已尽,无力和义军再作战了。

刘福通可谓是元廷最大的敌人,他以河南安徽山东为基地和河北、山西、陕西的元军对抗,消灭了元军主力,迫得元廷依靠民军才打败龙凤政权,情况有点类似后来地太平天国。

东路军主帅毛贵是北伐中成就最大者,这人是芝麻李手下,收复了山东,并且一度曾打到过蓟县,差点提前让元顺帝回老家放羊去,是三路北伐军中唯一建立了政权又打下根据地的,而其他两路经过奔袭作战都失败了。

芝麻李也是明教的一个首领,在刘福通起义后三个月攻下了徐州,以呼应刘福通、徐寿辉,三家鼎足屡败元军,形成了元末的第一次反元**。

濠州也是在芝麻李的义军庇护下才得以生存,李部有位赵君用,此人一到濠州就差点杀了郭子兴――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丈人。

后来赵君用去了山东,又红眼病发作杀了山东红军主帅毛贵,导致山东战场溃败,中原红巾军战场随之土崩瓦解。

灰常地悲催……

元末农民起义,后人都被朱元璋地义军所吸引,明朝的创立就成了推翻元人统治的代名词,因此那段战国时代的主流历史,便有了很多被遗忘、但很重要的篇章。

当一线红巾军正在和元军主力进行艰苦斗争的时候,小和尚朱元璋却是开始独树一帜,逐渐发展和积累着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为地主放过羊,做过和尚,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了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奉命南略定远,招降驴牌寨壮丁三千人,又夜袭元军于横涧山,收精兵两万,

随即进占滁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