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我们想回潭洲(2/2)
麻烦,二个你们在潭洲虽有亲人,不过却不是父母亲这种至爱嫡亲,郑栋辉的是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
;彭向红虽有一母同胞的两个兄长、一个姐姐,但他们也不过只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能力,对于妹妹
一家,也爱莫能助。这种情况下,你带着一家人回城去,生活太艰难了!何况,徐静川还根据当时的
政治形势,判断过不了多少时间,就会有政策出来解决、纠正以前的用家庭出身来划分政治成份的这
种错误做法。一番语重心长,合情合理的说法打消了郑栋辉的燥动,他们夫妻俩心平气和的继续在桃
川农场劳动、生活。
不过,在听到新发出的《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的这个文件
后,现在郑栋辉彭向红夫妻再也沉不住气了,想回到潭洲的心思像野火燎原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他
们急急忙忙来到桃川小学,找到徐静川商议今后的出路。
这次徐静川知道想劝阻郑栋辉彭向红夫妻是不可能了,不过,徐静川仔细考虑了一下,要郑栋辉稍
安勿燥,他说知青下乡是国家安排制订的政策,现今知青返城也成了不可逆转潮流,那么相应的国家
也必然会制定相关政策,以便有序、有节的安排知青返城。不然的话,毫无秩序一通乱搞的话,会出
乱子的。国家现在刚刚走上正轨,百废待兴,是不会容许出现这种情况的。知青返城是必然的,不过
,知青返城政策的制订、出台还会要等一等。这是因为每项政策的出台,针对社会现实情况,必定有
一段时间的滞后。不过,这种滞后,也不会太久,因为广大下乡知青的耐心不会太多、太好,等不了
多久;所以半年以后,至多一年,国家必会制定知青返城的政策,对知青返城事宜作出妥当的安排。
徐静川说,与其郑栋辉彭向红自己到处乱钻去寻找返城途径,没有妥善去处的话,不如静下心来,等
待国家统一安排。免得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而且郑小龙、郑璐年纪还小,从永江到潭洲,山高
水长,路途?远,如果是自己返城,必定一路上照应不会周详,小孩子身体弱,貌貌然出远门,万一
有个什么头冷脑热,在旅途中有什么不舒服,可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所以,干脆赌一把
,等国家安排;而且,即算徐静川判断错误,?家没有制定政策,安排知青统一返城,相信也不会阻
止知青自己返城,那样,和现在郑栋辉打的主意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晚个半年、一年回城而己。最后
,徐静川还说他会写信给在潭洲工作的老领导,一个向他打听一下政策,二个如有可能,看能否在情
况充许的情形下走走关系,给郑栋辉彭向红夫妻俩一个好一点的安排。听徐静川这么一分析,郑栋辉
彭向红深觉他说的有理,夫妻俩长吁一口气,决定按徐静川说的去做,以不变应万变,等待国家统一
安排。
果然没过多久,就传出了国家正在制订政策,对下乡知青返城将作统一的安排。不过己返城的知青
将不会纳入计划。那些自己返城却没有安顿好的知青是叫苦不迭,不过这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遵
照国家的政策安排,永江县也像全国各地有知青的地方一样,成立了知青返城安置办公室。首先通知
了还在永江的所有知青,开了一个大会,将政策告知了大家,并给每位知青开了证明,首先让大家自
己去联系去处,有半年时间,如果能自己找到好的工作单位,就不参加国家的统一安置;如果找不到
,就将有国家统一安排,不过,那时候就没有什么价钱可讲了,让你去什么地方,你就得去什么地方。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除非你到时候不要工作呢!
郑栋辉彭向红两夫妻商量了一下,夫妻俩一起回潭洲去联系返城事宜不大合适,一则,一大家子回
去,这个落脚点比较困难;二则,开销太大,经济上也困难。以后回潭洲要用钱的地方也多,这时候
,能省一点是一点。就决定,由郑栋辉一个人回潭洲,彭向红在桃川农场咬咬牙,照顾两个小孩。他
们把这个决定和徐静川说了一下,徐静川也赞同他们的想法,他当场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在潭洲的老
领导;一封让郑栋辉带上。然后,他思量了一下,说:“现在农场里知青们人心惶惶,而且大多数人
都会回潭洲钻营门道,彭向红一个人在农场,要照顾两个小娃娃,有点困难,干脆让她们母子三人也
住到桃川小学来,反正这里地方够大,也不在乎多住几个人!”对于徐静川的这个主意,郑栋辉彭向
红夫妇是感激莫名,因为他们知道徐静川是个爱清静的人,而如果多两个一、二岁的小娃娃,那屋里
是别想清静了。现在,却不怕麻烦,开了这个口,这样,郑栋辉去潭洲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安
心心地去忙乎回城安置的事。不过,徐静川却说了一番言语,他让郑栋辉不要病急乱投医,见风就是
雨,在潭洲耽误太长时间,如果潭洲的亲朋戚友不能很明确的找个好单位来接收安置他们夫妻的话,
拿着他写的信去试一试,如果也没什么作用的话,就回来算了。安下心来等政府安置。郑栋辉听了之
后,深觉有理,决定照办。这时,郑浩插了一句话,他要郑栋辉如果可能,尽量去事业、行政单位,
而不要去什么企业单位,作为后世重生者,郑浩深知未来华夏的企业单位如果不是垄断行业,差不多
都倒闭了,他可不想父母在四、五十岁的时候下岗。当然,郑浩现在不能用这句话来作理由,他用的
理由是说郑栋辉彭向红回城进企业单位的话,只能作工人,而普通工人没技术的话,在企业很难出头
,还不如去事业、行政单位,可能凭着会做人,能做事,说不定能混出点摸样来!
郑浩这番话,让徐静川、郑栋辉、彭向红三个人都吃了一惊,知道这个小孩子聪明,记忆好,学东
西快,可没想到他一个小娃娃,对人情世故也有这么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