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我们想回潭洲(1/2)
第二十八节我们想回潭洲
一转眼,郑浩拜徐静川为师己经有两年多了,这两年里,郑浩像填鸭似的被徐静川逼着学习,可
以说是文武两道无所不包;华夏传统的琴棋书画,医卜星相,郑浩都学得似模似样了。书法虽不敢说
登堂入室,敢也略窥门径了,箫、笛这种需要心境的乐器,除了箫因为意境达不到,技法是不逊色于
徐静川了。而?本草纲目>>、?黄帝内经>>这两部医道巨著,郑浩也通读,熟读了,甚至许多章节都
倒背如流了。只是由于年纪太小,见识太少,经验不足,在诊病时拿不准,至于针灸,如今识穴位却
可以丝毫不差。至于棋,不论是围棋、象棋、还是国际象棋,有句俗语“少年不成国手,则终身无望。”说的是一点没错,现在徐静川正应了一句老话“教会徒弟打师傅”郑浩不让子的话,徐静川根本
没得下,偶尔让子状态下,徐静川赢了一盘,也心知肚明,十之**是徒弟给师父留脸面了!至于水
墨山水画,郑浩稍差,不过他别具一格的硬笔白描画也就是后世的四格漫画,却别有一番意味,郑浩常
用徐静川为模板,画的东西时常让徐静川捧腹大笑。而徐静川原本就会的英、法两国外语,郑浩学得
很不错,拿本这两国的原?大部头小说让郑浩来翻译、来朗读是完全没问题。而原本是郑栋辉彭向红
教给郑浩的俄文,现在这两个做老师的程度己经被郑浩甩出了好几条街。而最恐怖的是郑浩凭借让徐
静川找来的一本简明德汉词典、一本简明日汉科技词典将日语、德语也学会了,虽然读起来时,因为
来没人会,所以可能这语音、语调有问题外,书面阅读,翻译是没一点困难的。徐静川有时睡觉时梦
到这个徒弟,都会笑醒,这实实在在是个状元徒弟啊!所以,在面临平反、复出工作的时候,徐?川
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只是为了好好教徒弟。他对自己放弃复出工作的机会,没有一点懊恼、后悔。
现在己经是1979年了。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局面都有了许多的改变。发生了许多大事,那种比如
中美建交,邓x平访美。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会议上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承认中国奥委会
的合法席位。第一支外国交响乐团来华,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率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这是“十
年浩劫”后第一支外国交响乐团来中国演出。解放军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
击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样的事情离普通老百姓太远了,大家只是茶余饭后热议了几句就过去了,毕
竟那场浩劫过去没多久,前车之辙,莫议国事还是人们心照不宣的。大家还是更关心自己的肚皮与口
袋。
不过也有许多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事。例如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打响,桃川农场就有知青参军
了,那次杀猪的吴树华就上了前线,在他写给郑栋辉中说他还立了三等功。不过,这些事却没具体到
与郑浩一家有什么关系,随着知青返城潮的掀起,现在下乡知青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方法回
城,极端的点甚至自残病返,现在桃川农场只有极少数没有返城的知青,这些知青之所以没有返城,
是因为他(她)们与当地的农民结了婚,生了子,夫妻关系还不错,且他(她)出生的城市里也没什
么亲人了,没什么值得牵挂的,舍不得为了返城就将这个家庭解体。而像郑栋辉彭向红夫妻这类是因
为出身问题,根本没有机会返城。
可在1月11日以后就不同了,这一天,党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
分问题的决定》,宣布:除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
坏事的地主、富农分子以及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一律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地主
、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应一律为社员,不应再作为地主、富农家庭出身。1
月17日,邓x平同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工商界领导人谈话,听取他们对搞好经济建设的意见和建
议,并提出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摘掉资本家的帽子,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邓x平说,我们
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总之,钱
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他还对荣毅仁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给予支持。
也还是这一天,党中央批转对六部门《关于落实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的请示报告》,并
发出通知指出,爱国一家,既往不咎,一视同仁,量才录用,妥善安置,是我党对起义、投诚人员的
一项重要政策。当前,认真落实这项政策,不仅对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是必要的,而且对台湾回归祖国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从根本上改变了郑浩一家的命运,因为从这一刻起,他们就再也不是黑五类
成员了,他们将像其他人一样,再也不用被人岐视,被人另眼相看,他们也将得到返城的机会。
这天,郑栋辉彭向红两夫妻背着快两岁的郑小龙、郑璐这对龙凤胎兄妹到了桃川小学,现在郑栋辉
彭向红有什么大事都愿意向徐静川请教,一则应该说徐静川和他们家不算外人了,可以说心腹话,而
不必担心外泄;二则,徐静川学识渊博,见识长远,比郑栋辉彭向红夫妇想的办法多,做的判断准。
例如前几年,知青下乡的政策开始松动,有点门道的知青找各种关系纷纷回了城,不少没门道,却胆
子大的知青一不做,二不休,偷偷跑回了城,做起了黑户,也没有出什么事,政府也是睁只眼,闭只
眼,装作不知道。这种情况下,郑栋辉也动起了心思,他跑来桃川小学,和徐静川商议,说也打算回
潭洲做个黑户。却被徐静川一口否决,说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主意,别人能那么做,一个是政府不想
管,二个是家里可以帮把手。你家庭出身不好,稍一动弹,就可能引起别人注意,那时候,就可能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