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命的脆弱(1/2)
李尧继续他独有的埋头刻苦的进行苦行僧似的住院医生活。对于龚炳煌主任对他的青睐,他好无所觉。而龚炳煌主任也没有特意的去告诉李尧什么,只是继续观察着这个勤奋的小伙子,看看他到底能坚持多久,看看他是否一直都有耐心、有恒心的坚持那整天以工作为家的枯燥的医生生活。
李尧依然是一心一意的做着他认为对自己最有促进的工作方式,他继续的学习各种知识,拓宽自己的医学知识面,他在前面几个轮转的科室中,从上级医师口中得知,住院医师就相当于全科医师,什么都要懂,虽然不能要求住院医师面面俱到,样样精通,但是在没有具体的定科室之前,一定要认真的学习各个科室专科的特点内容,并做好相关科室的衔接知识点,以期更好的融会贯通。
在新的一轮内科住院医师大轮转分配的时候,由于医院医教科已经安排了中医大内科心内科一名高年资住院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一年的计划,因此缘故,心内科住院医师就缺少了一名,为了更好的工作上的交接,经过温清华主任与医院医教科的协商,经过开会讨论后,决定把准备去放射科轮转的李尧医师先暂时调到了心内科,让他先继续为期三个月的医疗支援,以便等待下一批次的住院医师轮转换岗。
对于医院及科室的工作安排,李尧没有过多的争辩,反正都在这家医院工作,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后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李尧就很满足了。
对此,李尧毫无怨言,在得到医院医教科及中医大内科主任温清华主任的通知后,在结束前一个轮转岗位做好交接班工作之后的最后一个晚上,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心内科报到,提前一个晚上前往心内科自己即将分配的医疗组去熟悉病人。
李尧在刚毕业分配参加临床工作的时候,就是第一个轮转中医大内科的心内科,当时他的表现就得到了上级医师严明华主治医师的高度肯定。现在,李尧从新被借调到心内科,算是熟门熟路了。
在交接班前一个晚上来这里熟悉病人病情,以便更好的接管将来的工作。至于具体的进行病人病情的交接班工作,医院一般都是在周一早交班的时候进行。
今天是周一,天气有点阴沉。因为今天需要和上一任的主管医师进行病人病情交接班,李尧特地提早了将近一个小时来到心内科科室,希望能够更好的把昨晚熟悉的病人病情再察看下,预防病人有什么新的变化,以便更好的向上级医师提出一些修正治疗方案的意见。
李尧来到科室,迅速的更换好工作服。他发现昨天下夜的护士和一个助夜的护士均在匆匆忙忙的,不时的前往加药室拿药,之后就飞快的跑向正中间的第十三病房,而那边病房的过道里不时的传来病人家属的断断续续的哭声。
李尧心中咯噔一下,第一感觉就是,不好了,有病人在抢救。
没有来得及思考什么,处于医者本能,李尧小跑着就冲向第十三病房。
眼前的情景是那么的那么的忙碌,昨晚的值班医师肖丽萍、二道班医师高军(高年主治医师),和一个跟班的实习医师,一个护士,都围绕着一个病人在紧急的做着心肺复苏术。
一旁的心电监护仪正拉着一条直线,原本有规律的波峰曲线消失了。
正在做着胸外心脏按压的肖丽萍看见李尧过来,赶紧示意他上前帮忙,眼中一阵感激。
李尧看见肖丽萍额角的刘海已经因为汗水黏贴在了前额上,从肖丽萍的按压姿势就可以看出来,她的双手在轻微的抖动,李尧立即明白了肖丽萍有点快要脱力了。
“你休息下,我来。”没有过多的语言,李尧上前立即替上肖丽萍,继续替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高军主治医师也是满脸汗渍,不停的在进行有规律的捏着患者那面罩外置连接的皮球。
“这是个急性广泛大面积心肌前壁梗死的病人,进来时已经进入昏迷了,送进来到现在我和高老师、小吴同学已经持续的抢救,到现在都有两个多小时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我们都在努力。”肖丽萍声音不大,有点哽咽,两眼含泪,双眼直直的盯着心电监护仪上的一条直线。
肖丽萍是昨夜心内科的值班医师,凌晨四点多左右被护士叫起来给病人抢救,二线班医师高军也同时赶来指导抢救。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胸外心脏按压,全身已经很是疲乏无力。
“要不是有高老师和小吴帮忙,我就倒下去了。”肖丽萍说的很急促、很焦急,“李尧,你一定要努力啊”。
李尧知道肖丽萍此刻的心情,心中很是沉重,心电监护仪的光标一直的停留在中间那点上,那个点已经无法再描绘出一个此起彼伏的峰线。
不要肖丽萍交代,李尧也不敢放松,继续的做着双手掌交替垂直按压心脏,哪怕是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
肖丽萍接过高军主治医师手中的橡皮球,继续有规律的拿捏着代替人工呼吸,病人的面罩上一片干净,没有一点雾气的迹象,说明已经看不见呼出来的气了。
高军医师用手触摸病人的颈部动脉,然后拨开病人的面罩,用手放置于病人鼻孔,很认真、很仔细,良久,高军对着李尧和肖丽萍摇了摇头,戴着口罩的面孔看不见表情,口罩鼻夹上面的一双眼睛里透出的满是无奈。
“病人家属,你们替他准备一下吧,我们尽力了。”高军医师很无奈的对一旁的家属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