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忠义民兵(1/2)
“大哥,我练过几天武艺,会两下子,麻烦你推荐引见,让我拜见你们的东家。”王婆留有些急了,过了这村没了那店,再找这样一份符合他胃口,符合他要求的工作就不容易了。只得死赖着,跟那看门的民兵使起水磨工夫来。
“想来应聘的人,哪个不是自称自己很有本事?全是混吃混住的饭桶。”看门的民兵瞪了王婆留一眼,不屑地说。
王婆留硬着头皮,对看门民兵喝了一喏,道:“大哥,这样行不行,你把刀借给我,让我在你面前露一手怎样?”
看门民兵紧握刀柄,往后退了一步,警惕地道:“你想什么,快走!”他好象遇上抢劫的贼一样,怕得要命。
王婆留没有把他的八神太刀带着出门,只好在看门民兵面前耍了两招空手道。出拳凶猛,虎虎生风。因空手道是倭拳,跟那民兵平时练的套路完全不同。
民兵只觉得王婆留拳风怪异,他也分不清什么好歹。仔细把王婆留看了几眼,脸上露出几分纳闷的表情,勉强点头回复道:“今日刘师父和党师兄都不在营中,出去筹集抗倭钱款去了,武馆无人作主,你明天午后再来吧!”
王婆留听到民兵这样敷衍他,觉得这事没有多少希望了,只得垂头丧气向那民兵鞠了一躬,怏怏回家。
回到山塘桥竹子园租屋中,王婆留取出八神太刀,连夜在院子前头反复练习拨刀鞘刀。对剑道修行者来说,看他本领高低,身手是否敏捷,只看他如何拨刀鞘刀。也就是反复表演把刀拨出来,再把刀插回皮鞘这两个简单动作。
拨刀鞘刀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动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费劲。快把刀拨出来,人人都会,但一下子把刀推回皮鞘呢?难度就很大了。寻常庸手,即使苦练几十年鞘刀,也未必练出瞬间把刀入鞘的本领。而天才剑道高手,也许练一天就能办到。真正的高手鞘刀时是不会扭头回看刀鞘入口在哪,再把刀推入皮鞘中的。完全是凭感觉完成这个动作。
据说一般剑手开始练鞘刀时,先桶箭装,再捅竹筒。反复演习,练出感觉之后,最后才练入皮鞘。则使烂熟,悟性低的剑手还会失手伤着紧剑鞘的手背。个别运气差的庸手,甚至会刺伤自己的腰腿。
王婆留之前在猪仔岛练习鞘刀时,只是个中上水平,也不算得是此道中的高手。这时为了加入刘云峰的荡寇营当差,不免临时抱佛脚,继续修炼拨刀鞘刀。他想凭这个简单的却又最见功力深浅的招式吸引别人注意,让民兵的领导人对他刮目相看,从而达到加入荡寇营当差的目的。
在黑暗中,王婆留反复练习凭感觉把推入皮鞘,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几百次鞘刀演练之后,王婆留渐渐觉他能用念力控制刀尖找到皮鞘入口,这念力在他丹田一尺范围内尤其强烈,也就是说他把刀鞘靠近腰际,能够百分之百又快又准把刀插入鞘中。
第二日午饭过后,王婆留兴冲冲赶到刘云峰的武馆中。刘云峰依旧不在武馆,接待王婆留的人是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自称党忠贞。两人叙礼之后,党忠贞看见王婆留背着一把倭刀,不免有些惊讶,便盘问王婆留手中的倭刀是怎么样来的。王婆留自觉不能实话实说,犹豫一下,只能撒谎说:“我这刀是家传,家父曾是卫所士兵,与倭寇作战中缴获这把刀,送给我使用。”
“哦!”党忠贞目光如电,仿佛洞悉王婆留的内心,似乎是知道王婆留说的并非实话。点头一笑,也没再问长问短了。
王婆留心里扑通一下,也有些慌张。他是有苦难言,自己在倭寇阵营中待过的事绝对不能向旁人透露出来,否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这件事他只能含糊其辞,鬼混过去。
幸好党忠贞看见他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孩子,又说一口流利的吴越方言,就不怎样计较他的出身来历,只问王婆留能不能吃苦,懂不懂武功?
王婆留也不敢大吹大擂,炫耀他的武功,只是说他仅会拨刀鞘刀。
“好吧!把这两个动作做给我看看。”党忠贞扭交着双臂,漫不经心地说。
只见王婆留双手垂在腰间,紧握双拳,又迅放开,略略活动指头关节。然后“锵”的一声,扬眉之间,剑已出鞘。挽了个剑花,倏尔又悄无声息把倭刀推回鞘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