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英雄蒙尘(下)(1/2)
穆平讲的很慢,他看着眼前仔细倾听的穆顺,他知道儿子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一个小小的寒门庶族就能让穆家陷入如此的绝境,那就更不用说寒门之上的各种显达了。
穆平之所以告诉穆顺这些并不是期待以后穆顺能够为家里的四代数十口人复仇,因为以穆顺的为人,你就是再给他十辈子他都报不了仇。
穆平之所以反复的交代各族子弟的生活习惯和特征,那是希望他们穆家的运气能够好点,有朝一日拜在世家大族的门下,那样他们就再也不用受到今天的屈辱了。
只是这种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谁也不知道他们何时会遇上外出游学历练的世家公子。
当晚四更穆顺用木叉杀死了堵在他们家门口的张家私兵,带着父母家人一路向北而去。
他不敢往南走,因为天亮之后如果被张家现了,那他们全家将会有被通缉的危险,向南走只能是自投罗网,只有向北到了长城周围他们才能找到活路。
在北行的路上,他们遇上了一支几百人的流民队伍,他们都是失去了土地自愿前往边地戍边的流民,就这样穆顺一家跟着队伍来到了武泉。
只是到了武泉之后他们才现,原来处在边地的武泉也并非是什么乐土。这里一样没有属于他们这些流民的栖身之所,所有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就连长城以北征战不断的地方,那些土地都成了边军中大小军官的各种私产。
在武泉想要活下去,他们唯一还能仰仗的也只是他们的一条命了。穆顺到达武泉的时候是八月,当时正值黑河战役结束不久,边军各部严重缺人,县府出告示,如有愿意从军杀奴的赏梁米三石,就这样穆顺加入了边军。
没有钱财疏通的穆顺因为顶撞了募兵官,他被分配到了以送死著称的杂兵营。
汉军规定,除五军各校外,其他郡兵.义军.杂兵是没有粮饷的,他们所得到的也只是两餐一宿不至于饿死,成为杂兵之后,兵器自筹,铠甲自筹,唯一能够称道的就是缴获属私人。
汉军规定,郡兵以下缴获物资既可作价卖于官府,也可自用都归个人,他们的收购条件也算优厚,并且钱粮皆可概不拖欠。
这是真正的“刀口舔血”,想要赚钱养家就必须杀人越货,否则只能饿死。
身无护甲手无兵刃的杂兵,每一次都是被作为消耗敌人箭矢的炮灰来使用的,每一次出战他们得到的战利品最少,死的人却最多,勇猛如穆顺他的缴获也只能勉强养活家人,其他人更是可想而知了。
跟随穆顺从军的流民有八十多个,经过一个多月的征战,剩下的也只剩下几个人了。
他们这支杂兵营,不管死的人再多,用不了几天就会被重新补满,在大汉失地无粮沦为流民的人太多了,他们来自大汉各地有自愿的.有被迫的.他们走入杂兵营的那一刻,他们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他们活不了太久。
几天前,经过一次大战之后,穆顺所在的杂兵营再一次被打残了,全营上下五百人,回来的也只剩下了四十多人。
和穆顺朝夕相处的几个兄弟再也没有回来,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一个叫康柱子的兄弟,柱子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他一直都待在穆顺的身边,穆顺也一直将他护在自己的身后。
穆顺之所以会护着柱子,那是因为柱子的姐姐是穆顺的相好,穆顺的父亲已经向柱子家送了彩礼“三十斤马肉”。
回营的当晚,他们全营再次补齐了,这些人都是来自豫州的戍边戎卒,穆顺站在营门口不断的观察着这些人,他希望这个队伍中有他想要等待的人。
尽管穆顺知道,就算世家大族的历练子弟再如何的放荡不羁,再如何的任性妄为他们都不可能加入以送死闻名的杂兵营,但他依然还抱着一丝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