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英雄蒙尘(下)(2/2)
现在的穆顺就是为了希望活着,他要等,不管是多少年他都要等。第一次注意刘武并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入营的队伍中,所有进入杂兵营的戎卒都是神色麻木,目光呆滞,宛如行尸走肉。
只有他,只有这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表现的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的眼神里没有死灰,只有好奇,对就是好奇,他不断的打量着营中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破败的栅栏,还是低矮的茅屋这些在平民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在他的眼里都是那样的新奇。
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虽然他自称是少年的哥哥,但穆顺能够感觉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尽管哥哥照顾弟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汉子的眼神中却透漏着一丝诡异。
通过打听穆顺知道了少年的名字,他叫刘武,而那位自称是他哥哥的人则叫邓虎,穆顺对此嗤之以鼻他从未听说过哪里有亲兄弟不同姓的,更何况在打饭的时候是邓虎去的。
在杂兵营中吃饭可不是人人有份的,那要看你有没有本事了,你要是有本事将所有抢饭的人都打倒,那以后你根本就不用去抢,别人就已经早早的将清汤寡水中最干的给你送来了。
在杂兵营中的第一顿饭又称为“抢食”,在军中不论何时何地都是拳头大的说了算,你要是够本事将营中所有人都打服了,那你就是杂兵营里的头,即使不能你也会成为一群人里的头。
那个邓虎的确有些勇力,他周围的几十人明显早就被他打服了,一个个恭恭敬敬的等他先盛饭,他捞了一碗沉底的麦粥之后恭恭敬敬的送到了坐在一旁的刘武手中。
只见这位刘武接过碗来盯着看了很久才喝了一口,随即又吐了出来,穆顺看的出来那不是装的,因为如果这个刘武真的是一个活不下去才卖身戍边的戎卒,那见到一碗稠乎乎的麦粥就应该是狼吞虎咽才对。
但他的表现却和身边的戎卒完全不相称,穆顺的心中有了一丝莫名的兴奋,更让他兴奋的是当刘武站起来的时候,他随身带着的包袱掉落在了地上,几卷竹简滚落在地。
“他是个读书人”穆顺兴奋的想要过去搭讪,但随即又止住了脚步,穆顺问自己他就这么上去要怎么说,难道直接就问人家是不是游学的士子吗?
再说现在也只是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这个刘武究竟是不是游学士子呢?现在还真不好说,既然他已经进了杂兵营那以后的机会多的是,还怕他跑了不成。
只是第二天还不等穆顺找机会接近刘武,他们杂兵营就要再次出征了,穆顺已经有了主意,在尽量不让刘武死去的基础上再认真的观察一下他,现在穆顺已经能够肯定刘武不是普通人了,但他是不是世家出身谁也不知道。
如果刘武仅仅是一个寒门庶族中的弟子呢?自己草率的贴上去认主只会徒增笑话,对于他的复仇大计没有任何的好处。
在杂兵营出战之时为了护住刘武,穆顺带着康柱子和几十个杂兵营中的老兵一直跟在刘武不远的地方,当看到刘武拉着邓虎不断后退的时候,穆顺带着人也一直跟着。
虽然不知道这个刘武要干什么,但穆顺却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他和匈奴人打过几仗,他明白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消耗匈奴人的箭矢,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想要活命只能靠运气。
不过随后生的一切却让他难以置信,匈奴人竟然没有用他们骑射功夫不断的放箭,而是只射了三箭之后就选择了骑兵冲锋。
这一仗是穆顺自进入杂兵营以来打的最顺利的一次,伤亡也是最小的一次,他带着人一直跟在刘武的后面,所以箭雨根本就没有对他们构成威胁。
不仅如此他还在阵中斩杀了六名匈奴骑兵,之所以身上只有五颗人头,那是因为那一颗人头此时正挂在刘武的裤腰带上,他并没有告诉刘武是他用石头先打中了匈奴人的头部。
随后当看到刘武要私分官军军备,征调辎重马车运送伤员之后,穆顺就已经有了一丝明悟,这个刘武就是父亲嘴里所说的世家子弟。
只是他依然不敢肯定,原本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只要将自己缴获的五匹战马带回武泉,那他就将得到万钱,这些钱足够他买上五亩地了。
从此他们穆家就可以有自己的田产了,虽然不多但却足够他们在武泉立足,成功的脱离流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