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江湖庙堂 这就又有了(1/2)
这就又有了
出了南阳地界,林虎看看路标,往登封地界上赶。
“子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你既然要游山玩水,咱就去登山吧。”
张语靠躺在他腿上,手里捏着从路边扯来的野花,“好啊,咱就东西南北中把五岳给登遍,然后再去黄山。”
“赶着车好玩不成?”
张语坐起来,用力点头,“对,要规划一下线路。”凭记忆在脑子里勾出幅现代中国地图出来,他们现在在河南境内,先去嵩山,再到山东看泰山,然后是山西恒山,湖南衡山,最后去陕西看华山。
“怎么样?”
“你对图志还挺熟的嘛。”
咱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人,虽然什么都不精,但的确是样样都懂一点的。
嵩山是左冷禅的老巢呢,还有少林寺可以看。
她牵着朱祐樘往上走,“当家的,这儿为什么叫太室山、少室山啊?”
“夏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者妻也!”手指着太室山。
“少室不会就是他小老婆住的地方吧?”张语指着少室山问。
“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张语看看两座山峰,原来是这个意思。
“我只知道舜帝娶了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原来夏禹也娶地是一对姐妹。怎么这么流行姐妹同侍一夫呢?”
“走吧,古人的事咱们就别去操心了。”
什么古人的事,张家阿母还想把张言也一块嫁给你呢!
这样出来一趟,张语才确信朱祐樘的身子比一年前出宫时是好多了,也许老五那个每天要静坐上两三个时辰的内功真的管用。也或者真的放下担子后,人也轻松起来。
不过还是问了句:“当家地,要爬山了。你没问题吧?要不要给你叫个滑竿。”
“不用。”
结果最后叫了滑竿下山的反而是张语自己,不为别地。她腿转筋了。
回到山下的客栈,余嘉去请了个大夫。
“请什么大夫,我自己就可以看了,抽个筋而已,抽抽更健康。”张语混不在意。
“胡说。还是看看吧,你师父不是说了良医尚且不自医。”
大夫看了,也给了诊断。张语不信,你个庸医。
自己探脉,居然、居然真的给她摸出来是喜脉。
“余嘉,加付诊金,送大夫出去。”听到那人喜不自胜的声音,张语惊呼这回送子观音居然真听到了他们说的话。
“我的小公主。”大手在她平坦的小腹上游走,一边嗔怪地说:“都是第三回了,自己还不知道。”
“我还以为推迟了。偶尔不准也是有的。还公主呢,您现在就一富贵闲人而已。而我,是太后。这个孩子可上不了玉碟。”
朱祐樘一愣,是啊。“没关系,我会让她过公主一样的日子的。”
张语盘算现在自己三十三,生下来三十四。好险,差一点就高龄产妇了。
“阿语,谢谢你,这可真是最好的生日礼物。”看她茫然,耐心的解释,“大夫说足两月了,算来正是七月初三那晚,在黄河岸边。”笑得****兮兮的。
想起来了,那天晚上,这人死拉着她要补偿。
“呵呵。心想事成!”
张语发愁。“在哪生啊?”总不能生在路上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哪生不是一样。我已经让余嘉进城去看房子了。合适就买下来。等孩子生下来,咱们再慢慢回去。”
张语摸摸头,也只好如此了。
“我的五岳之行几时才能实现?”
“真是把心都玩野了,咱们出来也半年了。歇歇再去。”
小猪做了一年皇帝,已经沉稳了许多。收到暗卫捎来地信,表面上也很淡然。那对老鸳鸯不晓得又跑到哪里玩去了?
结果看完信,直接把信纸往龙案上一拍,“哼,老蚌得珠!”
琉璃一惊,这说的是太后娘娘?把信捡起来一看,还真是。
看小猪已经开始气呼呼的在书房里背着手走来走去,一边恨声说:“还生,还生!”
“皇上,这是好事啊。你从前不是很想要个妹妹么?”
小猪瞪她一眼,“说了我是独子的,又生!太过分了!”
琉璃轻轻磨墨,“皇上,想想怎么回信吧。”
小猪坐回龙椅上,把一起带回来的东西打开来看,像是本书的样子。掀了包布,猪宝宝日志,什么东西?翻开来细看,却是张语地笔记,上面细细写着怀孕的艰难,生子的艰辛,得子的快乐,还有他每日每日的举动......翻到最后,还有爹爹的墨迹,写着对长子的厚望。
小猪把书重新包好,收了起来,坐回来给父母回信。
朱祐樘展开信,坐到床头,递给张语看,“照儿的回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