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交底(1/2)
收费章节(12点)
第一百四十二章 交底
昭明十三年的大年初一,大清早千年古刹龙泉寺就迎来第一批香客。
都是上山前抢敬头炷香的虔诚信徒。钟谢氏带着妙如,轻装简从,也在这群人当中。
进了门门,两人轮着到三大殿,跪在蒲团上向普渡众生菩萨恭敬地叩首敬香。在袅袅升腾的香烟中,一大一小两位女子退了出来。
谢氏寻了个知客僧,请他安排个偏僻的院落禅房,要带着妙如坐禅打坐。她今日带侄女出来,除了敬香,还另外有个目的,想试探一下妙如的想法。
自从那年带在身边教导过后,谢氏再没把妙如当小孩子看待了。关于侄女的终身大事,她还是希望,能像朋友般,想先听听她本人的意见。作为长辈,再从旁边给她一些建议。
从西北面吹来嗖嗖的冷风,带着山道边的枯叶卷起,谢氏停下来,帮着妙如理了理被大风吹乱的头发,重新系好了压发的玉坠儿。
一路上妙如依偎着二伯母,谁要在此时见着了,都会觉得是一对温馨的母女。
两人带着仆从,跟着那位僧人往后山走去。
因是这是新年头一天的清晨,上香的游客,除了到前殿礼佛之外,一般鲜少有人到后面来的。寺里的僧人也有些准备不足,还要临时找人,开启清扫待客的禅院。
谢氏只得带着侄女,到不远的凉亭里暂时歇脚。
妙如抬头一望,亭子里匾额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三个大字“唤仙亭”
两人走进去坐下后,谢氏把后面跟着的仆妇家丁,遣到一边守着,跟妙如说起她爹爹钟澄现在面临的处境。
最后,谢氏抬起头望着她:“你是怎么想的?如今家里多事之秋,这步踏出去,就没回头路了。”
“妙儿从来没想过,爹爹把母亲休了。虽然他有很多理由那么做,但父母的错误,不能由孩子来承担,二妹和大弟他们本身并没错。况且,杨家外公毕竟曾有恩于钟家。”妙如坦然地回望过去。
谢氏转过头去,极目远眺远边的群山:“可伯母怎么听人说,五房陈婶娘就是你祖母,是她气病的,稍有好转,又听到你家姨娘一尸两命。到最后才药石无灵的。她又几次对你下毒手,恩仇差不多相抵了。若是放在寻常人家,怕是早撑不到这时候了……”
妙如嘴角含着一丝苦笑:“话虽如此,可外人并不知内情。能看到的,只是爹爹忘恩负义,攀附权贵,落井下石。若真有人想帮爹爹,不该用这种方式迫他撇清关系。通常会在人被攻讦迫害时,替他求情,道明苦衷原委,保他一本。”
谢氏点了点头,回过头来,脸上的忧虑并没半分消减:“若是那样,只是苦了你。今后的亲事,恐多有滞阻。也没个亲娘替你操心……”
“其实,妙儿从来没在这上面,有过多的期待。尤其听闻石杨联姻的始末后。”妙如说着,挽起她的胳膊:“侄女想跟伯母一样,去教书育人,自力更生过下半生。命运还是掌握在自个手里才好并不想嫁人,除非伯母嫌弃妙儿,不想让我跟着你……”
谢氏不觉笑了起来,握起她的小手,嗔怪道:“你呀整日不知哪来的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好端端的,哪有不嫁人的道理……快收了这些念头”
突然亭子东侧的竹林里,有树枝折断的声音,吓了两人一跳。
谢氏站起身来,踮着脚朝那边望了望,并发现其他人的影子。
转过头来接着道:“你不像我,其实伯母开书院,是纪念你二伯父的一种方式。你今后的日子还长,不知世事限难。尤其是女子伯母之所以暂时还能打开局面,靠的也是婆家娘家先辈积攒的口碑,年轻时和你二伯父闯下一点才名。你还没及笄呢,花骨朵似的小姑娘,想法缘何会如此悲观?”
妙如也回过头来,叹道:“没办法妙儿不想拿自己弱势,去跟别人的优势比。与其奢望不现实的东西。还不如另辟蹊径,找个自己能生存的方式。嫁入高门,看的是出身、嫁妆、娘家势力。妙儿一样都没有,岂能靠长辈间那点恩情,在深宅大院中安稳度日?”
“话是不错,不过,若有相公相持,又当别论。你二伯父当年……”微翘着嘴角,谢氏陷入回忆。
在前世,妙如并没走进婚姻。到古代后,更不知一般正常家庭中,男人为了妻子,能付出到何种程度。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总归是婆媳妯娌关系难处。
她们在这里小声讨论着,却没料到,在竹林后面的溪边,被一位正在那儿洗漱的年经男子听了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