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交底(2/2)
自从去年九月,听闻他被父亲强行定了亲,罗擎云就离开镇国公府,一直住在中军都督府衙门里。本来年节期间,要留人在衙门里轮班的。罗擎云主动请缨要留下来,但似乎有什么人跟他上司打了招呼。说也是他值的班,今年一定得给他放假,让他回家过年。
罗擎云当然不想回到镇国公府,继续面对曹氏姑侄,封印那日起,就到龙泉寺里,躲起清静来。
天刚蒙蒙亮时,山门还没开,他就抢在众人进殿之前,上了一炷头香。随后又在各个山头逛了一圈,走到唤仙亭那里,呆坐了一会儿。听到女子说话的声音过来,他闪避到竹林后面。
看见靴子赃了,就着那里的溪水,罗擎云顺势清洗起来。刚要起身回去,就听到一个年轻女子软糯的声音,似曾相识,就停下了脚步。
靠着长年修内家功夫练就的敏锐耳力,即便离得不近,他也能听到她们谈话的内容。
起先听她们聊的是杨家,正跟自己和公子的计划有关,他就驻足听了起来。
后来发现那熟悉的声音,不是别人,正是有些渊源的钟家小丫头。就想听听她在家里的日子,有没有好一点。
没想着在后面竟听到“自力更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话,让他当场就怔住了。
人家一位稚龄弱女子,遇到困境都知道坦然面对,用自己的方式跟亲人共进退。他一男子,有何面目只知逃避。爹爹年纪也不轻了,总能找到办法说服他,推了这门亲事的。过年不回家,确实有违人子之道。
当她们被知客僧引入禅院里,目送她们的背影消失,罗擎云才转身离开。
因力旋胡同的学士府已被官府查封。正月初二这天,汪夫人带着子女,携同夫君,来钟府拜年。她还说服了相公,想让他帮着劝劝钟澄。
妙如把汪家两姐妹,带到客院引荐给了二伯母。
当汪夫人见到钟谢氏时,她的表情有些尴尬。
上次她探望妹妹时,就听人提起妹婿本家的这位堂嫂。特别疼爱大外甥女妙如,跟她还有段师徒缘分。听说她此次来京,起因是妹妹拒了谢家提亲,钟澄特意从老家请来的,想让她从中斡旋,完成两家订亲的程序。
汪夫人当然知道,对方作为淮安钟氏的代表,若是执意支持妹婿休妻,此事怕是再没转寰的余地了。
站在钟氏百年家声考虑,人家提出这个要求,她也没办法阻止。谁让妹妹有太多把握捏在对方手里。听说,当初在淮安老宅守孝期间,她这妹妹在族人面前,就闹出过不少事端。
跟谢氏聊了几句,汪夫人觉得,若是对方出面劝服,或许可以改变妹婿的想法。
回到掇芳园,她回屋梳洗一番后,直奔婆婆的万禧堂。
到内室时,见到女儿汪峦映正在拿着钟谢氏给她的见面礼,跟婆母说起素安居士的种种来。
“回来了”见儿媳进门,长公主忙招呼她过去,“听说钟探花淮安的堂嫂过来了,怎么也没邀她到家里坐坐?”
观察着婆婆的神色,汪夫人放下心来。
上前请安后,就坐在了长公主的下首:“媳妇正要跟您请示,听说素安居士在江南开了间女子书院,口碑极好。媳妇想着请她到家里来坐坐,跟您讲讲江南的风土人情解解闷。顺便让她逛逛咱们的园子。”
长公主喜上眉梢:“那敢情好以前就听妙丫头,常提起她这二伯母。想来是个不凡的。听说二十年前,就在江南名声鹊起了。”
正月初十,长公主府的春客都请得差不多了。发帖请钟澄全家过府一聚,当然,特意重点地邀请了钟谢氏赴宴。
早年未出阁在家当小女儿时,谢氏就曾听闻过,这位荣福长公主的名头。当时族里的叔婆婶娘们,还在私底下议论过这位尊贵无比的长公主殿下。她曾被称为帝国最幸福的女人。后来又听说,她遭遇驸马早早离世,儿子昏迷不醒,婆媳俩掇芳园里守了许多年。
钟谢氏倒觉得,她的人生轨迹跟对方有几分相似的。也想见一见这位传说中的人物。遂欣然答应前往。
因心里藏着事,杨氏也不敢随便出来引得夫君不快,这次本就没打算跟着来。把三个女儿托付给了堂嫂带着,自己留在府里继续“养病”。
前次赏梅宴时,妙如答应给长公主画幅像的,因母亲着急把她带回去,没有画成。这次上门,正好可以兑现。为此,她特意带上了专门的画具,跟着二伯母一起到了掇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