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节(2/2)
丫头们都摇摇头,尤其是芰莲,本来就是在庄子上大的,又跟着贾瑾的日子久了,道:“姑娘,请恕女婢大胆。姑娘为了这些个细布,又是选织娘又是重金悬赏,还为了特地让木匠和铁匠一起改进织布机,才得了这些细布。若是真的将这些细布拿出去卖,若是贵了,女婢怕没人要,若是贱了,怕是姑娘收不回本钱。而且,女婢记得自己在家里尚未伺候姑娘的时候,家里的母亲嫂子有空就会纺纱织布,好贴补家用,也不一定会买这样的细布料子。”
贾瑾一愣,叹了口气,可是要自己半途而废,贾瑾自问做不到。贾瑾靠在板壁上,半合着眼,右手食指一下一下地叩着炕桌,沉思了片刻,才屏退了丫头们,对边上的金嬷嬷道:“嬷嬷对军需供给上的事情可有印象?”
金嬷嬷道:“老身能知道姑娘的打算吗?”
贾瑾道:“嬷嬷,你可看到了,这细布在百姓人家里怕是不受欢迎,在大户人家里也拿不出手。我总要为那些织娘多打算打算呢。”
金嬷嬷看了贾瑾一眼,道:“老身不大明白姑娘的意思。”
贾瑾笑笑道:“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土地都到了世家大户的手中,普通的升斗小民,不是只能一再地去开垦荒地,就是只能给人家做长工佃户,再不就是流离失所,加上本来的人头税,哪怕就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这日子大多也紧巴巴的。可是就是这样的斗升小民,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大半,若是有人挑拨几句,怕是从此就不太平了吧?”
贾瑾见金嬷嬷听得认真,又笑道:“本朝的高利贷盛行,利息甚至高达七成,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田地的租金一直居高不下。嬷嬷试想一下,五亩地,一般来说,一户人家两三个正劳力,加上家里的女人偶尔帮个忙,就能打理得妥妥当当的,若是再加一头牛,这样的人家,就是耕作上十来亩地,也是可以的。可若是拿五亩地满满当当地摆上织布机,又需要多少人手呢?”
贾瑾见金嬷嬷低下头若有所思,又道:“还有,嬷嬷可曾想过,织布需要的纱线也是需要人手纺线的,织布机需要木匠打造出来,就是平常也需要人手养护才好呢,还有采购棉花羊毛这些东西需要人手,打织布机的木料也需要人手,就是运输这些东西还需要人手。嬷嬷算算看,这里面又能养活多少人?而且,若是,这样的作坊多了,就能收纳更多的人手,若是有朝一日,那些大户人家发现找不到人手种地,那么那些个高昂的租子,是不是会降下来,若是还是找不到人手,那么,是不是那些大户人家不再大肆购买田地?是不是无形中降低了他们的实力?”
金嬷嬷看了看贾瑾,回答说,自己要想一下,才能给郡君答案,回头,就发了一封密信回宫,自然,皇帝又是****未眠。而这里,贾瑾让百枝连翘两个将细布和炕桌收好了,自己又起来梳洗打扮,准备去书斋。
换好衣裳,坐在梳妆台前,贾瑾摩挲着手里的檀香扇子上的络子,让百枝为她梳头,白影在边上晃来晃去:【真没想到,你居然会涉足纺织业。不过,这纺织业真的这么难搞吗?】
【不要忘记了,当年的鸦片战争最开始的原因,就是因为中英两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一边是中国的丝绸茶叶在西方国家的盛行,一方面是西方的棉布在中国几乎卖不出去,才导致了西方国家向中国销售鸦片,祸害我们的同胞的。】
白影抓抓头发,道:【你不要跟我说什么历史书上写的,我是理科生,这些东西我就是读过,可没有什么深刻的领悟。】
【是啊,我们将很多话都挂在嘴边上,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过这些话的意思。】
白影见贾瑾又开始发呆,凑近了问:【我说,你怎么想到军需上的事情的呢?】
贾瑾道:【从来就是这样的啊,一个朝代立国久了,就会出现官商勾结的情况。这是中国几千年不曾改变过的必然现象,古代封建社会是如此,就是我们那个时候也是如此。我没有力量也没有魄力去挑战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特性,但是我可以利用这个特性为自己谋求利益,同时也为百姓多做那么一点点事情。】
白影低头道:【你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看那些个贪官污吏很久了,就是在韩家的时候,也没有少说要一扫天下的话。】
贾瑾低低在心中叹息道:【知道吗?我在穿过来以前,在起点看到一本书,上面说过,在中国做事,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在于你能否混圈子。就是当年的三皇五帝时期的禅让制,也不过是一种混圈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