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节(1/2)
第一百四十八节
且说林如海再婚一事,因为是皇帝赐婚,而且林如海又身居要职,必须尽快回扬州赴任,加上一个续娶一个已经是二十八岁的老姑娘了,这时间上就很赶。在元月里,林家就请了冰人下聘,二月就举行婚礼。
不过,林如海也是混过多年官场的老狐狸,又能在巡盐御史上连任三四年,可见林如海的为人本来就是个很注意细节的、很小心谨慎的人。考虑到贾母的心情,他还特地挑选了能尽量避开贾家及与贾家关系较好的一些人家的路径。
故而,贾母知道林如海再婚的消息的时候,已经快到人家正式的婚期了,而且还是从来荣国府做客的女眷之间的言谈中猜出来的。
这下,贾母气得够呛。
贾母一面气林如海再婚,贾家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姻亲盟友;另一面则生气儿女们对她的隐瞒。这样大的事情,居然什么都不说,将自己瞒得死死的真当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贾母越气越用不下饭,除了贾宝玉,谁也不见,包括贾政。而贾宝玉呢,除了叫几声“老太太,不要难过”,就知道喊:“老太太,我想林妹妹了,林妹妹为什么不来看我?”或者是“老太太,我要林妹妹。”惹得贾母又是一阵阵的伤心哭泣。
贾瑾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同父母商量了,贾赦直接上了本子,请了长假,与贾琏一起留在家里侍疾;而贾瑾也借口“祖母病重,青和作为孙女理当留在家里侍疾尽孝”为由,拒绝了宫廷宣召。宫使得了贾家人塞的银票,又见贾母昏睡不醒(被下了药),也信以为真,回去复命。不久,宫里还特地赏赐下了药材。
这下,京里人都知道荣国府的史老太君身上不好了,甚至有人都开始准备奠仪了。理由:没看见人家贾恩侯贾大人兄弟二人连着下面的孩子们都经闭家门,留在家里守着老太太嘛肯定是史老太君真的不好了。不过,也是,冬天对老人家本来就是一道坎,贾家荣国府的老太太年纪也不小了,连重孙子都有了,可不是天命快到了嘛
其实王夫人不是没有想过要使坏,贾政也不是不想顺着贾母,可是贾赦就跟弟弟弟妹说了:“老太太的身子大家都是知道的,一项康健。这次,也不过是因为妹夫要娶妻,我们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她老人家的缘故。其实,就是我们再不高兴那又能如何呢?那是圣上赐婚,难不成,要让我们家背上抗旨的罪名吗?就是不为我们几个老骨头自己想想,也要为下面的儿女们想想,大侄女还在东宫呢”
王夫人想到自己的女儿,也婉言劝自己的丈夫,这次不能顺着老太太了。贾政也不是傻子,就凭贾母天天中气十足地在屋子里又哭又骂,他头都大了。
贾母骂儿子不孝顺,骂林如海无情无义,哭自己命苦,哭贾敏去得早,也哭老太爷(贾母的丈夫)为何不早点带自己走。要不是王熙凤强撑着身子出来,与邢夫人王夫人一起联手,控制住了上上下下的奴才们,要不是贾瑾机灵,找借口拖住了几位嬷嬷们,贾家对皇家心怀怨望、贾家人不满圣上旨意这样的话早就上了御案了,而不是像如今,只在贾母的屋子里和极少数热人的耳朵里传。
不过,贾母在屋子里快呆满半个月了,若是再拖下去,恐怕瞒不过那几位嬷嬷,到时候,这个荣国府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如今,贾家为贾母请的是世交的王太医,若是再拖下去,宫里派下其他人来,这肯定会露馅的。所以,这日,贾瑾避开人,单单带着百枝连翘两个来了贾母正房。
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别的院子里,这花木都已经长得极好了,像迎春花什么的,都开得异常热闹。贾母的院子里的花木依旧是无精打采的,连带着下面的人,也个个没什么精气神儿。
除了贾母的正房有声音,下面的人都被王夫人王熙凤特别训话过了,此时个个恨不得自己是聋子哑巴。贾母在屋子里依旧不停地唉声叹气,而因为贾母的不顺心,贾宝玉也被贾母借由“代父尽孝”留在了屋子里。贾瑾在门外就听见贾母不停地嚷着“我的玉儿”、“我可怜的玉儿”,还有“敏儿,你怎么这么早就走了”之类的话,中间偶尔还夹杂着贾宝玉的哽咽声。
贾瑾进门刚要给贾母行礼,就听见贾母不耐烦地道:“你又来做什么?走回去要不是你,林丫头还在我身边尽孝呢”
贾瑾看着贾母道:“老太太,林妹妹是林家的人,就是要尽孝,也是在姑爹的身边尽孝。若是老太太继续如此坚持,怕是我们家里谁都落不着好。”
贾宝玉道:“二姐姐,你行行好,派人去接林妹妹吧。”被贾瑾一瞪眼,也悻悻地闭了嘴。贾母喝道:“二丫头,你就这么欺负宝玉的吗?跟外人说我病了,将我关在屋子里,
贾瑾道:“老太太,如今老太太膝下,有我父亲和二叔两个儿子,还有我们这些孙子孙女。老太太口口声声要林妹妹来我们家尽孝,难不成,老太太是希望我父亲以不孝之名被问斩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