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节(1/2)
第一百四十九节
贾瑾前世是个红楼迷,她一直对贾元春的判词很疑惑,尤其是那句“虎兕相逢大梦归”尤其印象深刻。可是贾瑾想来想去,一直都不明白其中的“虎”是什么,“兕”又是什么。在后世的论坛杂志上,也只是简单的说,“虎兕”所代表的就应该是当时的两股政治势力,而元春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可是贾家有这么大的资本成为两股政治势力的主力吗?
原著里,所谓的金陵四大家族,根本就没有什么非常出挑的地方。官位最高又有实权的,应该是王子腾,可是他在文中被正式提到的是九省检点,名儿好听,可是却不在京里,消息滞后不说,若是皇家要他的脑袋,也只要派个侍卫太监之流的就成。史家两位侯爷,却没有听说过什么正经的官职,而且,很快也被调出京城,连什么官位都没有说。薛家不成器,连皇商都丢了。
而贾家,除了更不要说了,贾赦的一等将军,虚衔,贾政的员外郎,虚衔,贾琏的同知,捐的,还是虚衔;东边宁国府呢,贾珍,三等将军,虚衔,贾蓉,捐的云骑尉,又是虚衔。
哪里有什么资本?贾元春的封妃、省亲也很奇怪。不说封妃来得突然,把家里都吓了一跳。就是省亲时候穿的衣服也很奇怪,居然是明黄的
贾瑾认为,像曹雪芹这样的文学大师,又在《红楼梦》里面留下了那么多的谜团,绝对不会犯这样的疏漏。《红楼梦》可是曹雪芹自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之作,怎么会让贾元春一介妃子穿了明黄出场?
明清两代,国法中,明文规定了,后宫之中,只有皇后可以穿明黄的衣服,而妃子们最多也只能穿红的,而且,还要避开正红色。历史上,也只有乾隆这个疑似脑残的,封了一个皇贵妃,让她享受了皇后的待遇。不要忘记了,那位慧贤皇贵妃的父亲还是雍正的得力大臣呢贾元春有这样厉害的父亲吗?那位慧贤皇贵妃是乾隆心中的第一人,而贾元春上面有皇后,还有跟她平级的周贵妃、吴贵妃,人家的资历也不浅。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元春穿着明黄礼服回家省亲,那就是找死省亲可是要先去给太上皇、太上皇后辞行,还要领宴之后方可出宫门贾元春的那身衣服,足够成为满朝文武、皇室宗亲找麻烦的最佳理由皇家不用动手,皇后、周贵妃、吴贵妃及她们身后的家族,就足够让贾元春万劫不复了。
也就是说,皇帝只要将贾元春高高捧起,然后置之不理,就可以毁掉贾元春和她背后的四大家族,而且还不用背负任何负面的东西,所有的人也只会指责贾家的张狂、指责贾元春的骄横无度、不知尊卑。
也就是说贾元春也只是皇家的一个棋子,一件玩具,根本就不配让皇家为之脏了自己的手。那么,让贾元春最后高唱“恨无常”的人又是谁呢?
为了避免贾家抄家问罪的结局,贾瑾一直想要解开这个死局。想来想去,贾瑾想了好几年,才想到了林黛玉。也许活着的林黛玉只能被贾家的人欺负,那么死去的林黛玉呢?
活人是争不过死人的。这是血的事实。《红楼梦》里,第一回里的《好了歌》里面就说了,“分明报应”。绛珠仙子欠了神瑛侍者,所以需要以泪偿还,绛珠仙子欠的是水,不是命。而且林黛玉没有亏欠贾家,贾家逼死了林黛玉,贾家就必须偿还。贾家吞了林家的财产,所以贾家就必须偿还。
贾瑾清楚地记得,原著里,林黛玉是林家的嫡长女,而贾家的嫡长女则是贾元春,而且还是宁国府荣国府一起算的。也只有她们两人的身份相当。林黛玉刚到贾家的时候,才六岁,年纪小、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林如海呢?
贾瑾记得自己看过资料,康熙的那么宠爱曹家,也只是让他们家跟李家轮流出任巡盐御史。而林如海却一直到死,都是在巡盐御史一职上的。也就是说,当时的皇帝很虚心林如海的才能,也非常相信林如海的能力。所以没有采用康熙的办法来牵制那些盐商和盐商背后的势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