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周文王的建国准备(1/2)
定都丰京以后,周文王将周的势力向南扩展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这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叔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
实际上帝辛根本不喜欢听他们这些重臣们的话,他一直怀疑这些大臣与他不是一条心。在他看来,东夷才是大患,只需要将东夷击败之后,就可横扫周国和西戎势力,而周国的势力根本没有瞧在眼里,现在正可以利用周来打击西戎及其它分裂势力。
帝辛三十七年(周文王五年,bc1065),周文王建立辟雍[piyong],即周时代的太学。
辟雍,辟借作壁字,言其为一圆形。雍字当写作广字下面加一个邕。邕字乃四方有水,土在其中。广是高屋之形,即指学校的建筑,四面环水。此乃当时天子所辖政府之学校,如同今天的“国立大学”,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
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如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还有性教育。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换言之,他们从10岁“出就外傅”至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中间要有10年离家在外过集体生活。
《小戴礼王制篇》有云:“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此即言当时的学校。
泮宫者,泮是半圆形之水。《诗鲁颂泮水》,又称泮宫,是为当时诸侯有泮宫之证。此为诸侯国中大学,即如今的地方大学。国立大学四面环水。地方大学三面环水。在形制上,表明了中央与地方的尊卑之分。此后历代,全国各省县,均有孔子庙。庙旁有明伦堂,堂前有泮水。即承古代泮宫遗制。清代秀才入学,即称入泮。(明伦堂,即明堂)
《钱穆国史新论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