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弇兹山之行(2/2)
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今甘肃张掖市),另有一支,后来在隋朝被赐封为杨姓,于环江上游建元城(又作玄城)。柯约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又称下洛,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燧人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兹氏建都于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又称完县,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定天地之中灵台(今名戊己台)。
燧人兹合雄氏部落的一支燧人氏于bc12700年进入了河北地区,建都灵台。此时有巢氏由于兵变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且燧人氏的武力更加强盛,所以燧人氏成为华夏的统治部落,而有巢氏降格为地区的强盛部落。政治中心重回黄河流域。
燧人兹合雄氏部落的祖先发明燧石取火的燧人被后人敬称为燧皇,成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一位华夏统治者,也被称为天皇(与之前提到的天皇十二兄弟或部落不是一个时代),是盘古氏这个华夏文明开创之主之后的贡献最大的华夏统治者,指代的是遂人开创的部落为主的部落联盟,也称燧明国。其中心部族及其亲族成为上古时代疆域最广的朝代。
燧人氏夫妇定的燧人兹氏的姓氏“风”,是中国人最早之姓。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部,六为天幽部,七为候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王部。
燧人兹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兹氏、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河南山东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东至古东夷方山东江苏部分地方。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有衣氏、允姓、依姓、殷姓、风姓、嬴姓、子姓、姓。
燧人兹合雄氏的所有后代继续统治华夏大地,构成了现在华夏汉民族的主体,甚至包括大部分的少数民族。】
由这段记载可知,玄女部大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今甘肃张掖市北)流域,其族属又称魁隗氏,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今甘肃张掖市)。则可以推测合黎山在甘肃张掖市北,即张掖北部有弱水,弱水之北即为合黎山。其地为上古生存至今的玄女部大柯乌耶劳所居。合黎山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和酒泉市交界处,横跨两市,山北是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山南和祁连山相呼映,两山之间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