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帝乾荒(2/2)
bc2480年,守丧三年后,以黄帝子孙颛顼为首领的高阳氏部落成为统治部落。政治中心初为穷桑(颛顼之墟,位于高阳氏所居的辽河流域,其位置就在阜新、朝阳一带)。此时其刚满20岁。颛顼有师傅柏亮文教导,为柏黄氏后裔。后来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孙,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颛顼帝,“东北方部落之宗神”,“以水德王天下”,“死为北方水德之帝”,又称黑帝或玄帝,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列为五帝之一。其母女枢(女姓可能意味着其出身有娲氏后族)因感“瑶光”而生,女枢一次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由此怀孕而生颛顼,颛顼生下时头戴干戈,并有“圣德”字样。瑶光即琼瑶美玉之光,可知古人记载下的颛顼帝,天生就与玛瑙有着不解情缘。
颛顼出身高阳氏,10岁时就在少昊后裔的东夷部落中担任官员,而部落首领也对他这个黄帝后裔耐心培养。
黄帝一系最初是从辽河流域起家的,而高阳氏部落也位于这一带,后来颛顼还将自己的儿子分布于东北各地,形成了后来的东北夷。阜新查海“玉龙文化”属于颛顼古族的文化遗存,在“颛顼之墟”界域之内。
在阜新查海遗址中出土的玛瑙制品中,有一些是玛瑙镞,如此利器必定运用于上古时代的重大战争中,包括颛顼与共工两位大首领之间发生的殊死搏杀。还有一些玛瑙刮削器,是制作木类弓箭的工具。
当时部落联盟议事决定颛顼为帝,引起了共工氏的不满。
共工氏为炎帝后裔。《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
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祝融的儿子。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联盟的首领,以蟾蜍为图腾,居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hn辉县境)。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在华夏第一个使用了筑堤蓄水的办法。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