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创新新品YF18(2/2)
1969年冬,中苏边境事件后,部队急需一种功率大、启动迅速、速度快的摩托车,沪城摩托车厂奉命承接了这一任务,于1970年2月试制出我国首辆大功率电启动摩托车样车,取名为东海750型军用边三轮摩托车。
该车采用四冲程大功率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746ml,最大功率26kw(5500∽5600r/min),最高车速120km/h,启动方式为电启动兼脚踏启动。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启动摩托车。
东海750型车是在长江750型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的车型。该车参照了英国凯旋(triumph)公司“胜利”650型摩托车发动机结构,采用四冲程自然风冷式、直列双缸发动机,并带有电启动装置。
电启动虽然早就有了,但是实用推广效率并不高,不仅因为技术的不完善等原因。现在国内主流还是在实用脚踏启动,扬帆厂目标则是开发真正实用于量产的电启动技术。
摩托车电启动装置比较简单,主要由启动按钮、启动继电器、启动电机和蓄电池等元件组成。
当按下启动按钮时,启动继电器电磁线圈产生磁场,启动继电器被吸合,带动动触点由常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启动继电器动、静触点闭合,启动继电器控制开关导通,启动电机通电旋转,带动发动机启动运转。
这项技术对于接下来产品有非常大的重要性,杨全不仅要靠着这些技术拼搏,更想靠着这些技术获得些政策扶持。
1985年由国家组织对摩托车行业进行摸底调查后,实施行业扶持政策。当时摸底一共摸清了全国有53家整车生产厂,其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部属企业,直接归中央各部门管理,其中大部分是军工企业转型而来。例如嘉陵、建设厂原来都是军工企业,在军转民的市场中先行进入摩托车行业,获得外国技术资料,有着技术支持下,产品销售不愁。
二是地方乡镇企业和工业机械行业企业,这些多数是之前转型的摩托车厂,产品多为没有核心的摩托车,发动机靠外购,技术薄弱效益差。比较好的是吴家村自行车厂,也有的比较惨,类似之前从扬帆厂买发动机的校办企业。
为鼓励摩托车企业迅速成长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决定重点扶持一些整车企业,选择它们作为定点生产企业。
如之前所述国营一三二厂,则是摩托车定点企业,深受国家力量支持。
定点企业国家允许技术改造立项,允许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而非定点企业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虽然没有遭到封杀,但也只能任凭其在市场竞争中听天由命存活,唯一的鼓励就是支持非定点企业被定点企业兼并重组。
1987年,经过一些列力量博弈,全国最终有19个定点企业,实际上25家生产企业进入了定点生产目录。因为在定点时,各方利益纠葛,有些地区两家或三家企业联合起来,要求定一个点。
杨全希望接下来靠着自己的技术,获得政策支持,摩托车整机厂定点的可能性基本上这几年是没有可能性了。但是他希望发动机作为零部件而被定点,虽然可能性同样没有。
国家层次的政策扶持基本上扶持没有可能性,但是市里省里的扶持呢?这些蚊子肉也是杨全渴望的。
这些技术对于获得高官科技进步奖应该是可以,但是国家级就还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