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自由者要涨价了(1/2)
35岁的陈晓云是新华社专门跑物价的记者。她仍记着物价上涨实际是从1987年夏天开始的,在日记本上写道:“农村改革很顺利,但进入城市改革后,很多改革绕不开计划价格这一最难啃的骨头。
87年夏天的北戴河会议决定物价闯关,尽管消息没公布,下面的物价已开始悄悄涨了。”
物价的上涨导致底层生活的老百姓怨言开始多起来了。陈晓云她与同事一起,花了一个多月,采访了方方面面,写出了一篇详详细细的调查稿件。1988年1月12日,一篇真实的稿件一路绿灯发了出来。稿件第一个小标题就是:《涨得大家有点受不了》
杨全收到来自扬帆厂打来的意外电话,整个公司办公室中最让人忽视地是财务老会计,而这个电话就是老会计打来的。
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商传来联络函要求根据产品不同而调整价格,大约在5%~10%之间的区间段。另外物流运输公司也通知下个月起要进行价格上涨,涨幅20%。
老会计收到采购部的联系后,重新核算产品自由者发动机的成本。根据摸底计算,如果扬帆厂不对客户采取同样涨价措施后,产品的利润将大幅下降。
杨全记着原先从建设采购零部件回来组装再销售,那个时候每个产品纯利润有三百块,利润在20%左右。而现在发动机所需的零部件产品都被自己生产或者委外供应的,带来管理成本增长的同时,也降低了零件地价格。
根据年前的统一计算,现在的利润有25%左右。
杨全沉声问道:“加上运费和原材料成本,这次统一的涨价会让我们的纯利润下降几个点?”
没有老板不关心自己的口袋的,即使是个初出茅庐地新人,即使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此时的涨价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正常成长,钱无形中贬值,这种不可抗力的改变让杨全抓狂。
“初步估计在10%~15%左右,另外后面是否还要涨,我们都不可估测。”老会计经过大风大浪,这个损失的钱也不影响到他的工资,所以他语气如湖泊平静而不起波澜的说道。
扬帆厂是盈利的他知道,每个月的报表及工资都由他递给老板,每次内心中十分震惊杨全的财产。同样他知道这次的涨价,会给电话那边杨全带来什么影响。
思考片刻,老会计决定如实地说他最近在工厂遇到、思考的事,:“我们扬帆厂还好,旁边纺织厂最近闹的挺严重的。”
“怎么说?”
“工资太低,员工希望提前预支工资来买菜。他们那边工资大概四十块左右,就这样都担心不够活着。”
八八年真实地现状就是,大学毕业已经三年、每月工资60元的年轻人,26岁不敢谈恋爱。说是没钱谈不起,有了女朋友也不敢带上街,怕到吃饭时间不好办。
一对每月工资各五六十元的青年夫妇,在城里养不起一个孩子。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校外去兼课,搞“生活自救”。
杨全沉思,他最近思考有些多,明显感觉到头发掉的有些多。
有些人说的话可以不注意,有些人的每句话都有深层意思,要仔细品味。老会计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车间因为加班会有福利,产品合格也有激励奖。销售及采购部的工资都是效绩计算,这几个月的工资不用说,放在整个金陵市都是高薪。
只有财务部是老牛干活,吃的少干得多,默默无言加班工作到深夜。
杨全说:“回去我会重新调整有些部门的工资,帮我传达一些话给老员工,让他们放心干,扬帆厂不会亏待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员工。”
一颗定心丸,先放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